
●水墨禪畫:如何是無相道場?

●詩堂書法: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鴉帶雪飛。
警玄(948-1027),又作警延,俗姓張,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少年出家,後參謁梁山緣觀禪師(十世紀在世)而得法。因住郢州大陽山,因以大陽為法號,世稱大陽警玄禪師。
大陽警玄禪師初次來梁山參禮緣觀禪師時,一見面便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梁山緣觀禪師這時便指著觀音像說:「這幅畫是吳處士畫的」。
不等警玄出口再問,緣觀緊接著搶白:「這幅畫是有相的,哪個才是無相的?」
警玄心中若有所悟,便向緣觀禮拜。
緣觀見其只有禮拜而無言說,為試其是否真正省悟,接著又說:「你要不要用句話表達?」
警玄回答:「說句話倒是可以,就怕留在紙上。」(警玄意指怕留下文字,按,禪宗不立文字)
緣觀大笑說:「這話不只留於紙筆上,還要刻碑於石頭上啊!」
於是警玄便以詩偈:
「我昔初機學道迷,萬水千山覓見知;明今辨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更迷。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鴉帶雪飛。」
是說警玄昔日剛學道時總是迷惑,即使是走遍千山萬水,明曉古今也難以悟道,常聽人說無心是道場,卻更加迷惑。承蒙緣觀大師您的點撥,才看見了自己的自性,今天了悟之後得到了什麼呢?我只能說是猶如黑夜中的烏鴉,帶著一絲殘雪飛上天去。
警玄以這首偈道盡了多數參禪者的心路歷程;亦即多數參禪者都會經歷一段尋找「空」或「無」的艱辛過程,即使是找到了「空」或「無」,卻把持不放,揹著「空」、「無」,而成了「有」,成了「有執」的痛苦,所以警玄說「直說無心轉更迷」的痛苦。要免於這種煩惱,當然要把「無」或「空」給「空」掉,才是真正的空或無。
「夜放烏鴉帶雪飛」,正是說明警玄雖已悟道(按:帶雪指悟道),卻又要隱去那悟道的光,如同夜裡的烏鴉,將自己身體的黑色與夜空的黑色打成一片,但又要藏去那悟道的雪光(按:雪指省悟之光)。
「夜放烏鴉帶雪飛」即緣觀所指的「無相」,亦即佛教「緣起性空」的般若空觀思想,更是南禪家風的「空」與「無」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