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新國際勞動統計出爐,台灣勞工二○一八年平均每人全年總工時二千零三十三小時,只較前年小減二小時,與主要國家相比,排名維持第四,前三名依序是新加坡二千三百三十小時、墨西哥二千一百四十八小時及哥斯大黎加二千一百二十一小時。
勞動部每年彙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要國家工時資料進行比較,二○一八年台灣總工時為二千零三十三小時,高居第四,南韓排名第五;但是台灣部分工時比率僅百分之三點三,較日百分之三十三點九、韓百分之十二點二低很多,因此難以解讀台灣勞工工時較日、韓為長。
勞動部表示,全年工時是合併計算全時者及部分工時者資料,因此會受到部分工時者占比多寡影響,我國部分工時比率極低,若以此推估全體勞工全年總工時,會有落差。
若觀察各國近十年工時變動情形,我國十年來工時大幅下降,二○一八年較二○○八年工時減少一百二十二小時,南韓減少二百零四小時,日本減少九十一小時,新加坡只減少七十八小時。
長工時比率大幅降低
另一個國際比較指標是每周經常性工時,我國全時就業者主要工作每周經常工時為四十二點二小時,排名十二。墨西哥與土耳其四十八點八小時並列第一、智利四十六點七小時居次,新加坡四十五點八小時排名第三,南韓四十五點七小時、日本四十四點三小時,分別排名第五、第八。
至於部分工時者每周經常性工時,則由二○一六年十七點九小時略升為二○一八年十八點二小時,高於南韓國的十七小時,低於日本的二十四點五小時。
另外OECD美好生活指數中,將受雇者工時過長(每周經常性工時五十小時以上)比率列為工作與生活平衡指標,我國二○一七年為百分之五點九,較前一年的百分之八減幅甚大。
學者:工作收入減少
對此調查結果,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雖然年總工時台灣仍名列前茅,但主因是部分工時比率比其他國家低很多,因此無法反映全時工作者真實工時,容易失真。不過從每周經常性工時也減,可以看出隨著每周法定工時縮短為四十小時、一例一休修法控管休假等,國人工時的確明顯縮短。
至於長工時比率大幅下降,辛炳隆表示,一例一休後的確發現兼差的人愈來愈多,意味有些人因為工時縮短而工作收入減少,必須再兼差,對這些勞工而言,工時縮減未必是好事。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表示,長工時與工資、勞動條件都有交互作用,如果勞工無法透過正常工時獲得合理報酬,必須加班才能取得生活所需費用,工時下降當然不容易;除了正視過勞問題,低薪也是配套的措施,最低工資法應盡速通過落實,才能真正解決長工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