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首發應用將登場,民眾最快月底就能從第三方業者快速比較多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信用卡、房貸利率等資訊。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九月下旬將成金融界的大事,金管會請財金中心主導的「開放API開發者平台」將於九月底上線,同時九月底首發的應用即將登場,對民眾來說,最快九月底就能從第三方業者快速比較多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信用卡、房貸利率等資訊。
金管會日前公布開放銀行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不涉及個資;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像是開戶資料、帳戶餘額、信用卡申請資料等;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包括轉帳、信用卡點數兌換、貸款清償、扣款授權等。
過去顧客資料被視為是銀行擁有,開放銀行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金融資料的所有權還給民眾,民眾可決定要把資料分享給哪一家銀行或是哪家第三方業者。銀行或第三方業者,在取得客戶同意後,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跟第三方服務供應商(TSP)合作,TSP業者可以串聯各家銀行的資訊做整合,藉由取得消費者資料,提供個人化的金融服務。
個資保護 下階段挑戰
第一階段由財金中心主導「開放API開發者平台」。財金公司表示,第一階段開放出的API功能分為四大類,包括存款、貸款、投資理財、其他銀行服務,供TSP業者在開放API平台上串接參與銀行API。首波預估有十九家銀行上架,包括台銀、土銀、華南銀、兆豐銀、合庫、國泰世華、一銀、北富銀、台新銀、中信銀、凱基銀、台新銀、元大銀、玉山銀等。
開放API的應用眾多,例如民眾手上有不只一家銀行帳戶,透過第三方平台的串接,就能一次整合所有帳戶的消費資訊與資產情況。
金管會日前確立開放銀行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TSP業者可以向財金公司申請串接各銀行的公開商品訊息,但此階段不涉及個人交易訊息,民眾將可透過第三方業者的App一次比較存款利率、房貸利率、信用卡、外幣匯率、分行據點等公開資訊。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下階段開放時程則是未知數,主要就是卡在個資隱私外洩的疑慮。
金管會現在正密切觀察已經開放的英國跟澳洲,參考兩國的經驗,再考慮是否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