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像有多大 宇宙就有多大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圍輝 |2019.09.16 語音朗讀 88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圖╱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 C區「日地月」,呈現月球繞著地球公轉,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彼此間相對位置的變化。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研究組組長吳志剛。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宇宙探險設施」,現場展示國際太空站軌道艙,未來將會大量使用AI機器人來維護各項設備。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一樓A區「地球」介紹地球的歷史。圖╱人間社記者周倫KD區「兒童區」,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地方。圖╱人間社記者周倫B區「太空探險」,呈現人類實現飛行夢想,化身太空人來到月球。圖╱人間社記者周倫F區「銀河系」,引領民眾窺探宇宙浩瀚無垠的星雲、星團。圖╱人間社記者周倫美國太空總署新一代太空探測車模型。圖╱人間社記者周倫第一觀測室設置口徑45公分反射式望遠鏡。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成立於1996年的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透過不同的展品與科技,引導民眾穿越時空,了解基礎科學與浩瀚的宇宙。 研究組組長吳志剛談到,天文科學是一切科學的總成,透過展覽,告訴民眾「天文」的重要性,館內展覽規畫,大都以手觸、操作等互動性方式,傳遞天文知識,藉此培養科學素養。 1樓A區「地球」,介紹「地球的歷史」,展覽室入口處旁牆壁,由5片玻璃螢幕所組成,透過3分鐘影片播放,介紹「地球的誕生」、「撞擊時期」及「地球的現貌」。一顆懸掛的地球,有內置的投影機,操作儀板的按鈕,地球表面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另有展品「地球內部剖析的立體圖」,不同地層有不同密度,愈近核心密度愈大,透過把手提重,體會不同密度重量。B區「太空探險」,呈現人類實現飛行夢想,化身太空人來到月球,登月造景中,模擬駕駛月球車,1:1實體展出,讓人體會真實感。 2樓規畫,搭乘太空船飛出地球,前往火星上空的太空城市。在C區「日地月」,月球繞著地球公轉,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彼此間相對位置的變化,呈現出多樣的月相,有晝夜、四季,是曆法與節氣的依據;透過天球儀、星座盤、星空模擬軟體來認識星座。還有隕石穿透地球大氣層燃燒後的樣貌,民眾可以親自接觸隕石,體會它比地球石頭重數倍的感覺。E區「恆星世界」、F區「銀河系」,引領民眾打開心中的新視野,窺探宇宙浩瀚的星雲、星團,「心的想像力有多大,宇宙虛空就有多大」。KD區「兒童區」,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地方,透過手的接觸、操作,觀察有趣的天文基本知識。 3樓G區「星系」、H區「宇宙」、I區「外星生命的探索」、J區「天文觀測──發現星光的秘密」、L區「什麼是重力波」及K區「台灣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在此展區可以認識宇宙的基石是星系,彼此星系間會有碰撞相食,產生種種現象,宇宙星系正處於向外奔離狀態。透過超高倍望眼鏡,觀察到如同太陽系的星系有數千個;也讓人不免好奇,在其他的星系中,是否有類似地球一樣的生存環境。 4樓的「宇宙探險設施」,結合創意與巧思,營造「太空站」的情境氛圍,引導大家經由宇宙探險隧道的入口,搭乘「太空艙」模擬太空人離開地球表面,展開星際之旅。民眾由太空站出發,先到太陽系遊歷,途中在木星附近進入外星人的世界,歷經黑洞吸力等震撼體驗後返回原地,也藉由互動,學習太空人如何運用太空資源。 現場也展示國際太空站內的發射室即將發射軌道艙去執行探險任務、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車模型、軌道艙由國際太空站出發來到火星上的太空站,及人類未來探測宇宙,於國際太空站的軌道艙,將會大量使用 AI機器人來維護各項設備等,精采多元的宇宙探險之旅,絕對讓人不虛此行。 觀測室 4樓設有2間觀測室,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六 10:00~12:00 14:00~16:00 夜間特別開放: 周六 19:00~21:00 第一觀測室(研究及觀測記錄用),室內設置口徑45公分反射式望遠鏡,是台北市平地最大的開放性公眾望遠鏡,搭配各式數位攝影裝置,進行天象與天體觀測記錄,以建立天文觀測的資料庫。 第二觀測室(推廣教育用),室內設置口徑20公分折射式望遠鏡,用於開放參觀與教學,平日可觀察太陽黑子,周六晚間19:00~21:00開放民眾觀察星空及星體,每當日食、月食等特殊天象,觀測室都將特別開放,讓民眾能前來觀測。 特展活動:太空先鋒─登月50 展覽期間:6月26日至12月8日 西元1969年,阿姆斯壯登上月球,開創人類邁向宇宙的先鋒。欣逢登月50周年,天文館特別邀請學術界及產業界共同舉辦「太空先鋒─登月50」特展,為大家介紹這項太空探測史上的盛事。 現場展出由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系陳慶駿老師提供之3D列印實品,展現未來人類在太空探索之AI機器設備,其零件均可由3D列印機完成等;太空中心也於展場展出「2019福爾摩沙衛星特展」,內容豐富多元。 美蘇太空爭霸戰 介紹在登月成功前,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發展如何競爭?隨後又有哪些國家登陸月球?透過海報、影片與許多星際保衛戰互動多媒體遊戲,讓民眾來模擬在月球上走路、運用「樂高」讓小朋友打造「太空艙」以啟發創意、模擬升空發射過程等。 月球岩石標本 現場展出美國致贈的月岩,雖然體積小,但整個阿波羅計畫耗資約250億美元,也只帶回300多公斤月岩,非常珍貴。 前一篇文章 【好客藝術村】 保存客家文化 傳遞人文情感 下一篇文章 合同廳舍 見證消防歷史演進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楊英風美術館 跨越多元藝術 寓意想像空間奧森兒童博物館 玩樂學習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