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廳舍 見證消防歷史演進

羅智華 |2019.09.23
2881觀看次
字級
消防史料館消防史料館入口。圖╱消防史料館提供
消防史料館合同廳舍全景 。圖╱消防史料館提供
日治時期消防鐘是見證歷史變遷的重要文物。圖╱記者羅智華
館方特別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消防裝備,讓他們成為小小消防員。圖╱記者羅智華
消防器材展示牆。圖╱消防史料館提供
學童體驗VR震災搜救任務。圖╱消防史料館提供
館方在樓梯間設立滑桿設備。圖╱記者羅智華
古董消防車是史料館鎮館之寶。圖╱記者羅智華

文╱記者羅智華

台南市政府5年前投入6千多萬元經費,展開台南第一個消防據點「合同廳舍」的古蹟修復計畫,透過活化與再生,在擁有80年歷史的合同廳舍內部設立全台唯一的「消防史料館」,藉此保存珍貴的消防史料與推廣防災教育,引領觀者走進時光隧道、一窺消防歷史長河。

「合同廳舍」是台南第一個消防據點,創建於1930年代,其建造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當時為慶祝昭和天皇登基,在市區圓環周邊建造一棟6層樓的高塔「御大典紀念塔」,做為消防用途的瞭望台,因此又稱「望火樓」。

第二個時期在昭和13年,於高塔兩側擴建「合同廳舍」,這在當時不僅是台南樓層最高的建築物,更是台灣迄今少數保存完整,且還在繼續使用的日治時期消防建築,在消防史上別具意義,由於建物歷史悠久,後來也被市府指定為市定古蹟,加以保存與維護,延續歷史建築生命力。

「消防史料館就如同是一部活字典,讓人了解消防歷史的演進歷程。」消防史料館館長陳生協表示,「消防史料館」位於「合同廳舍」內部的1、3樓空間,館內共分為「入口意象」、「合同廳舍前世今生」、「台南消防先驅:住吉秀松」、「消防歷史長河」、「台南消防記憶牆」、「消防英雄」、「救援SOS」及「天搖地動」等8主題展示區。

古董消防車

當年最先進配備

走進消防史料館,首先進入的就是「入口意象」主題區的鎮館之寶「古董消防車」,外型看起來獨特又拉風。這輛製造於1950年代的敞篷水箱消防車,長度達3.8公尺、寬度為1.4公尺、水容量可達200加侖、重量超過1500公斤,在早年可說是配備最先進的消防車,可乘坐7名消防員。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台「爺爺級消防車」,很多零件都已老舊、外觀形同廢鐵,為恢復原貌,當初是由義消林慶忠花費3年時間重新拆卸、一點一滴維修才重現消防車歷史風華。

繼續往館內走,「合同廳舍前世今生」與「台南消防先驅:住吉秀松」主題區,收藏了另個鎮館之寶「日治時期消防鐘」,目前全台僅存兩座消防鐘,一座由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博物館典藏,另一座則由消防史料館保存。

陳生協說,早年不像現在警報設備發達,一旦發現遠方發生火災,值班人員就會立刻敲擊這座安置在高塔瞭望台上的消防鐘、透過響亮鐘聲傳達火災訊息,並通知消防員出動滅火。隨著時代進步,消防鐘已經功成身退,成為見證歷史變遷的珍貴文物。

而被視為消防先驅的日本人住吉秀松,則是在1919年成立了台南最早的義消組織「台南消防組」,開啟日治時期台南消防史的首頁篇章,因此史料館內特別設立專區紀念這位消防推手。而「消防歷史長河」、「台南消防記憶牆」等主題區,一幅幅老照片呈現消防史演進、以及重大火災事件,藉此引領民眾認識出生入死的打火英雄。

為讓民眾體驗消防員滅火設備有多重?館內也精心規畫「消防服裝穿著體驗區」,讓民眾在現場戴上頭盔與面罩、穿上10多公斤重的消防衣與手套等裝備,不僅如此,現場還提供專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消防裝備,讓孩童體驗「小小消防員」,了解箇中甘苦。

消防滑桿設備

救火分秒必爭

此外,館方還特別在史料館2樓往3樓的樓梯間設立消防局早期才看得到的滑桿設備,宛如電影場景般,而這也成為史料館一大亮點。陳生協表示,早年為爭取「分秒必爭」的救火時效,消防局會在樓梯間設立1根滑桿,讓消防員可以直接從3樓一路迅速滑到1樓、趕往火災現場救災。

而各地消防單位除了救火,也肩負救災使命,像是921大地震,當時就有多位消防人員前往災區救災。為提升災難救助能力,台南市消防局等單位還成立「特種搜救隊」,一旦發生重大災難,就會立即出動救難。

為此,史料館裡特別設立「救援SOS」及「天搖地動」等主題區,除展示早期滅火救災器材與配備,並透過影像呈現1964年白河大地震、2016年美濃地震的災害現場與救災過程,同時還設計「VR地震搜救任務體驗區」,讓民眾戴上高科技VR眼鏡,模擬進入維冠大樓倒塌現場執行搜救任務的過程。

為提升大眾防災知識,館內還規畫「防災知識小學堂」,像是當地震來臨時,身處高樓層的民眾要如何自我保護?瓦斯外洩時要如何處理才安全?透過Q&A的問答方式,幫助民眾建立正確防災觀念、防患於未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