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的廉價勞動力,是西方國家樂於在當地設置生產線的原因。圖為達卡一名小販靠著米袋打盹。 圖╱法新社
二○一二年的孟加拉成衣廠大火奪走逾百條人命,火災時消防員使用雲梯,試圖進入火場。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導致許多時尚品牌將生產線轉移至亞洲各地,包括孟加拉。但孟加拉過去曾發生兩件導致逾千名工人喪生的工廠事故,數年之後的今天,安全隱憂繼續存在。
達卡成衣廠在二○一二年火災和二○一三年大樓倒塌事故後,許多美國時裝品牌減少從孟加拉採購,還有一些品牌完全放棄該市場。然而過去兩年,孟加拉努力改善當地安全條件,企業已加大在該市場的採購力度。
隨著美中貿易爭端不斷升溫,上述轉變已加速。美國政府服裝貿易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今年上半年孟加拉對美服裝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了百分之十四點五,在二○一八年則比前年成長百分之六點五。
總部位於達卡的服裝製造商Urmi Group的董事拉哈門表示,他們從去年開始接到美國運通(Express)和泰波姿(Talbots)等美國品牌的訂單。該公司此前一般將多數產品銷往歐洲。他說:「我從未收過這麼多美國客戶的電子郵件。他們想把生產線遷出中國大陸。」
企業對孟加拉重拾興趣,令該國的安全和勞工標準面臨考驗。低工資和大量勞動力曾使孟加拉成為一個服裝生產大國,但後來發生造成一千一百多人死亡的兩起可怕事故後,孟加拉的分額趨於平穩,因為服裝品牌限制分配給孟加拉成衣廠的訂單。
沃爾瑪、Gap等大型美國零售商更組成孟加拉工人安全聯盟,專門檢查為聯盟品牌生產的孟加拉工廠。該組織曾建議孟加拉工廠改進結構、消防、電氣安全,將未能改善的工廠列入黑名單。該聯盟於二○一八年底解散,當時他們表示,對仍屬於該聯盟的工廠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工廠安全問題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問題已解決。
安全因素促使孟加拉的許多工廠從人口密集的達卡市中心遷至郊區,該區新工廠可滿足西方品牌的標準。但行業分析師表示,雖有改善,安全與合規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工廠的建築結構存在安全問題、報復加入工會的員工等。
啟動改善工人福利
新關稅在這種已經很艱困的環境下生效。從九月一日開始,多數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服裝都面臨百分之十五的關稅,在服裝業,這足以讓許多產品失去競爭力或無利可圖。
雷夫.羅倫(Ralph Lauren)一名發言人表示,作為實現採購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去年恢復從孟加拉採購,並於今年在該國開設一個辦事處。該公司表示,這些決定與預期的新關稅沒有直接關係。他補充,會對合作的孟加拉工廠進行仔細檢查,並參與改善當地成衣工人福利行動。
孟加拉成衣生產商Surma Garments的董事總經理Faisal Samad表示,品牌和進口商都在想: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川普會說些什麼影響其營運?他表示,作為一個選項,他們正將目光投向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