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 風光叢林新鮮人多元學習開啟修道旅程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9.09.07 語音朗讀 23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宗史館認識佛光山的故事。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典座學習,培養供養心。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經驗傳承,學長指導過堂規矩。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淨業林念佛修持。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創辦叢林學院,提供平等包容,僧信共學的學習環境。開學迎來海內外青年來山學習,他們雖有著不同的背景經歷,但都抱著求法若渴的心前來。學習周的系列課程,引領新生認識宗風思想;巡山禮聖,還有行堂修持、威儀訓練、典座、聖歌唱誦等課程,讓新生更快融入這個大家庭,並從義理上認識叢林生活,了解團體規範而能如法行儀,安住身心,在修學道路上精進前行。 巡山禮聖 星雲大師於《僧事百講1─叢林制度》中提及:「常住要接受一個人住下來,都要在第一時間帶他到處拜訪,介紹彼此認識,讓新進人員認識整個寺院的環境。」 學長帶著新生,一路從大雄寶殿、大佛城到佛光山四大菩薩殿堂禮拜,大家雙手合十,虔誠懇切地祈禱與佛菩薩接心,寧靜殿堂中許下心願,獲得心靈的沉澱,開發菩提心田。 藏經樓巡禮 藏經樓,是珍藏佛教三藏十二部經的地方,星雲大師將其濃縮成主殿的五十二幅石刻一筆字。大師常說:「不要看我的字,可以看我的心。」一筆一畫如同普照人間的智慧燈,揮筆背後的佛心,更如清涼法水般滋養著無數的菩提幼苗。 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帶領學生,透過五十二幅一筆字的內涵,了解人間佛教核心思想,這是大師一生的示教利喜,字字含括三藏十二部的智慧精華。 行堂修持 《禪林象器箋叢軌門》說:「僧眾入齋堂進食,不著不貪,是為過堂。」新生在學長們帶領下,認識過堂與行堂所需的行儀,學長分享行堂發菜技巧與虔誠供養的心態,初次行堂難免慌亂,但只要用心不斷練習,自然熟能生巧。 威儀訓練 一個初學者開始學佛修行,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威儀訓練。「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是佛子最基本的行儀。星雲大師在《僧事百講2─出家戒法》中說道:所謂「身具德,人必敬」;良好的威儀,能調攝修道者的身心,也是無言的教化,出家人的威儀莊嚴,讓人對佛教生起信心而走入佛門,威儀的重要由此可見。 專一甲/蘇鈺琇 藏經樓兩側的石刻一筆字,是師父以驚人的毅力與願心,等比例大小書寫而成。試想如果是我,還能在病痛中像師父一樣,為教盡形壽奉獻生命嗎?師父用生命傳承佛法,我們只要學習師父的一點點,眾心集聚就能成就人間佛教的未來。 專一乙/戴君純 行堂時需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從擺碗筷、發菜湯、善後,每個動作都要一次到位且專注,掌握時間以最高效率服務大眾。淨業林堂主永藏法師曾說:「生活中皆可念佛,念佛可以使心繫正念處。」行堂時,以念佛心供養大眾;行堂也是「動中禪」,是訓練自己一心不亂的最佳方式。 專一乙/蘇鈺惠 良好的威儀,能攝受人心。從合掌、跪拜、問訊、排班等舉止,都是練習平心靜氣的修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如合十、問訊、跪拜、排班行進的威儀,從每次的自我觀察中修正動作,只要用心注意每個小細節,就能一次比一次進步。 前一篇文章 海外佛學院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沙彌日記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我們一起走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3【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6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7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