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 古來仲父知多少

古傲狂生 |2007.07.30
603觀看次
字級

電視節目裡有個「百家講壇」,曾經以秦始皇和呂不韋為主題,其中提到呂不韋是秦始皇的「仲父」。仲父在歷史上倒真是不少,但究是何意?

查閱了書典,發現仲父這個辭彙,原先的意思就是叔父的意思。古人以伯仲叔季為排行,伯父、叔父到現在人們還在使用,而仲父卻因為特殊原因,成了一種古代帝王賜予股肱重臣的一種榮譽稱號。

歷史上最早的仲父,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仲父「管仲」。說起管仲來,絕對是個一等一的歷史人物。他曾經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使齊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不僅有政治才幹,而且還有文學才能,他寫了一本《管子》(也有學者認為管仲並非《管子》的作者,乃是後人假託他的名號寫的),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先河。齊桓公很尊重管仲,因為管仲字仲,便稱呼其為「仲父」。

接下來便是魯國的仲父孔子了。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人們稱為「萬世師表」。因為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後世有人就尊稱其為「仲父」。但,看來所有的「仲父」加起來,也沒有孔「仲父」榮光,他可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仲父」啊!

而秦國的呂「仲父」呂不韋,原是位商人,投機政治,一躍而成為了秦國的相國。按說他已位極人臣,權傾天下,可他還不滿足,非逼著年幼的秦始皇封自己為「仲父」。殊不知,「父」這個稱號應該是帝王和普羅大眾自願給的,自己硬要來的,終歸是個禍患。

秦始皇何許人?千古一帝,焉能容你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於是乎,呂「仲父」被毒死了,成為所有「仲父」中命運最悲慘的一位。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臣張昭,被人稱為「江東仲父」。看過小說《三國演義》的,對張昭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時張昭的亮相了。其實,真實的張昭並非這麼不堪,他非常有才幹,將東吳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孫策和孫權兄弟都很器重他,也很尊敬他,於是朝野都稱其為「江東仲父」。

與張昭類似的,東晉王朝也有一個「江東仲父」王導。王導是山東琅琊的士族領袖,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王導率領山東士族追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開創了東晉王朝。這期間王導居功至偉,也被人們稱為「仲父」。

除了這些「仲父」,其實還有一些不叫「仲父」的「仲父」。像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商滅紂,開創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基業,他就被周武王親切地稱呼為「尚父」。還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他被後主劉禪稱為「相父」。

有意思的是,清代初年的多爾袞,自恃功大,硬逼著順治皇帝封他為「皇父攝政王」。很奇怪,多爾袞明明就是順治皇帝的真正仲父,怎麼捨棄這個親切點的稱號不用,反而生造出一個「皇父攝政王」的稱號來?硬要來的稱號,結局都差不多,只不過多爾袞比呂不韋結局還好點,是死後才被順治皇帝秋後算帳。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才給平反。如果上天給他一次機會的話,不知他還會再要那該死的稱號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