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紅色的瓦牆和綠色的樹叢山景對比並置,讓白色和灰色呈幾
何形不規則的立面,分割成有節奏的各種不同形狀的色塊,二次元平面地組織成,寧靜安詳如觀賞風景地毯一般的寫景油畫作品。畫家留出下方一小塊橫擺的長形倒影,才晃然回神,原來是一幅如假包換的手繪油畫。
畫家克利姆(Gustav Klimt 1862-1918),似乎完全拋開繁忙生活的枷鎖,直面大自然中,存在與人類最本質的樸實無華相映的靜謐與亙古的寂寥,將自己拋進大自然的風景中,靜默地寫下心靈深處無語的感言,回向大自然本然的內在。畫筆間流露出出奇的寂靜與寂寞之美,有幾處輕微的燥動,少為人知地隱藏在樹梢葉片之間,但仍秩序地制約在幾何的框框裡,輕聲地訴說亙古以來林木和樹叢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阿特湖畔下阿赫的房屋」,巨大如布幕的房屋農墅,兀兀然矗立在靜靜湖畔山腰,由下而上,由小變大,方塊地構成平穩的畫面,氣氛莊嚴有與世隔絕之感,密實的筆觸,調整了視覺觀察的細微空間,定焦在每一點畫的並置及其相接之處,充實地獲至一種美麗的恬適,心靈境域與精神景地,倏地切換為一種高潔的聖情,由幻覺的倒影,鏡面反射成當下的生命真實。
沒有人能迴避自我生命的真實,當他沉浸深探於大自然最底層的原鄉。
奧地利藝評家阿洛伊斯‧里格爾(Alois Riegl)對藝術的社會功能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大自然僅偶爾提供少許訊息,藝術家卻要使用一種類似魔法的奇妙技法,將它(大自然)的真實整個喚回,並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稱它為『純藝術的藝術』,是一種超越了實用與裝飾功能的藝術。它自始自終僅有一個目標,即向人類證明的確有一種吾人俗世生活中極度缺乏,但卻是人類渴盼的精神或心靈的秩序與和諧存在,沒有這種秩序與和諧,生活便會變得令人無法忍受。」
上帝的手創造自然,藝術家的心重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