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綠建築工法的屏東車站,因未裝設空調,引起大眾質疑,當前綠建築是否適宜台灣,雖然有學者指出,事實上綠建築標章鼓勵空調節能設計與舒適,而非一律禁止裝設空調,台鐵也澄清屏東車站無空調,並非基於綠建築設計所致,不過我們或許應進一步思索,相關公設是否應從制式綠建築思惟,轉向循環建築的思惟。
之前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出展的荷蘭館,被讚揚其全採用可循環材料,如未裝空調的部分,藉由在日照面塗上防水隔熱漆,得讓其降溫。
而位於花博后里森林園區的四口之家,更是秉持永續建築思惟,不僅保留生物生活空間,更傳達人與自然共存的精神,報載該建築約九成得回歸自然不增加負擔。
政府設置公共設施,不僅要考量公眾需求,其設置對於當地的環境影響程度亦為重點,有關單位不宜陷入綠建築標章的制式化,於設計公設之初,便應將有無符合循環利用,以降低環境衝擊的目標,加以落實,甚至現有的公設,應評估有無使其循環運用的方法,以利實踐友善環境。
張定國(彰化縣╲靜宜大學法律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