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推估,二○二五年的老年人口將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顯見老年人口的照護問題,已是政府當局亟須應對的嚴肅課題。
照護老年人口所需的各種資源中,大眾運輸尤為重要,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老化,外出時難以駕駛汽機車,遂成為大眾系運輸統的重度使用者。
但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台灣高齡化嚴重程度前三名為嘉義縣、雲林縣與南投縣,都是大眾運輸建設較為不足的縣市,甚至有許多老年人都居住於缺乏大眾運輸服務的偏鄉地區,出入都甚為艱難,而因就醫路途遙遠延誤治療,致使病情惡化的案例屢見不鮮。
為完善偏鄉居民的交通運輸,並兼顧老年人的就醫需求,各縣市政府紛紛開始實行深入偏鄉地區的公車式小黃,與計程車業者合作,利用計程車的機動性與彈性,改善當地的交通運輸,並降低政府補助客運公車的龐大支出。
此政策固然立意良善,惟實施以來也存在不少問題,時有搭車者因不知固定搭乘的公車改為公車式小黃,致錯過搭車時間,另有些公車式小黃未依班次行駛,提早到站或脫班嚴重,讓搭乘者等不到車。
上述問題都使得推動此項政策的美意大打折扣,因此各縣市政府應擴大相關宣導,並加強業者教育訓練,如仍未改善,則依契約規定開罰。
面對二○二五「超高齡社會」將到來,為偏鄉地區的老年人打造安全且便利的通行環境,絕對是當前施政的重中之重。
唯有提供偏鄉年長者完善的大眾運輸,他們才能享有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
王昱培(高雄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