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聲、藝術做佛事 創意弘法

人間社記者陳德啟、蕭惠珠大樹報導 |2019.08.29
1765觀看次
字級
由師姑組成的隊伍「師姑音緣聚」。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演出。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台北道場法師在道具、隊形變化上,大顯創意。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陳德啟、蕭惠珠大樹報導】佛光山於二○一九年徒眾講習會期間,舉辦以佛光山徒眾為主的「二○一九佛教聖歌觀摩賽」,以及二十二日開幕的「和諧之美──佛光山二○一九徒眾作品聯展」,二十七日舉行頒獎典禮。佛光山徒眾透過歌聲、藝術創作的精采表現,展露人間佛教弘法的活潑與多元性。

大顯創意  驚喜不斷

二十六日於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舉辦「二○一九佛教聖歌觀摩賽」,來自全球五大洲,二十九個隊伍的法師、師姑,以及叢林學院學生參加。各隊大顯創意,無論是詩歌朗誦、輪唱或字幕拼圖、隊形變化;無論是民俗風、搖滾風或中西樂器、B-BOX伴奏,都是驚喜不斷。

首先登場的「佛館歌詠隊」以中、英文〈佛教青年的歌聲〉,唱出青年的熱忱,也唱出「佛教靠青年」的希望。新馬印泰教區組成的「團結隊」表演〈信仰與傳承〉,隊形、字幕變化讓全場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蘭陽歌詠隊」以〈佛教青年的歌聲〉,走入觀眾席與大家互動;「普新三泰合唱團」的〈觀音靈感歌〉,師姑巧扮觀音灑甘露,引來聲聲驚歎。同是〈快皈投佛陀坐下〉曲目,日本佛光山以二胡、男眾學部則選擇大提琴伴奏,不同的中西樂器,同樣唱出人生無常,唯有皈依佛陀,才能生命久長。大慈育幼院以純真可愛的音聲歌詠〈感恩的人生〉;而遠從佛陀故鄉來的佛光加爾各答書院,以梵文版的〈給〉,感謝佛光山及星雲大師的培育。

文化饗宴  提升信仰

「佛教是唱出來的。」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引用星雲大師的話,說明弘揚人間佛教,除了梵唄演唱外,也能透過佛教聖歌、人間音緣,將佛教往前推動。並期許在這場文化饗宴中,藉由佛教聖歌提升信仰與肯定佛法。

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表示,今年觀摩賽除了歌聲好,樂器、姿態、隊伍多樣化,集體創作出多采多姿的聖歌演繹方式。星雲大師曾說「以音聲做佛事」,慈容法師傳達大師希望透過音樂弘法,讓喜愛音樂的人能夠走入佛教領域。觀摩賽尚有日本立教大學名譽教授橫山紘一遠道而來參加,泰國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均蒞臨為大家加油打氣。

二十七日於徒眾講習會上,頒獎予聖歌觀摩賽和徒眾聯展優異者,由慈容法師、心保和尚、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慧昭法師和慧開法師、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以及多位宗委擔任頒獎。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徒眾作品聯展連辦三年,參加人數以今年的一百七十九人最多;評審委員們對於佛光山法師的用心和造詣,給予高度肯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