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童年土芭樂的美味

文/宋隆俊 |2019.08.27
1656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芭樂是好吃又營養的水果,不過,現今市售的都是泰國品種,老覺得它的甜度及味道,總是是差了那麼一點點。記得童年時吃的土芭樂,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外觀嬌小渾圓、表皮光滑細緻,非常討人喜歡,捏在手裡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老家一望無際的田園,種植了四季的果樹,是囝仔們玩樂的天堂,玩累了或是餓了,隨手一摘,就有水果充飢。然而我最鍾情的,還是阿公種的那十幾棵土芭樂,有時看到芭樂,就會思念起已作古數十年的老人家,忍不住為之鼻酸。

土芭樂個頭不大,約比高爾夫球略大一點,外表圓滾滾的,果肉有紅、黃、白三種顏色,但滋味並沒有什麼差別,而且土芭樂放愈軟味道更棒,食後齒頰留香,吃了總還想再吃。熟成後的土芭樂,會飄散濃烈的特有香氣,等到表皮泛黃,捏起來軟綿綿的,就是享用的最佳時機,很適合牙口不好者食用。

記得在那個年代,吃土芭樂是連種籽一起吞下肚的,因為它的種籽很多,很難在軟軟的果肉中剔除。其實這種吃法並不會傷腸胃,因為種籽會經過消化系統自然排出,古早的台語也因此會用「呷芭樂放銃子」來形容,聽來還真教人啼笑皆非呢!

可惜自從搬離老厝後,再也難以嘗到土芭樂的滋味了,如今市場也不易買到。記得有一回在淡水老街看到農婦擺攤販賣土芭樂,竟然還貴森森的,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吧!但為了尋回童年的歡樂記憶,還是忍痛掏錢買了兩斤來回味一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