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同慶
日常生活中,我有個順手的習慣。每餐飯後,碗筷順手就會刷洗乾淨,絕不讓碗筷在水槽中休憩,哪怕只是一會兒。
需要換洗的衣服,脫下來後,順手就拿去搓洗,從不會等髒衣服堆成小山,再統一丟進洗衣機;洗過衣服的水,也會順手倒在水桶裡,留著沖馬桶。襪子更是盥洗時順手揉搓幾下,就擰乾夾在晾衣架上。
洗澡時,我也會順手拉一個大盆過來,站在裡面淋浴。自打留下洗澡水、洗衣水、盥洗水和洗菜水之後,就很少去按家裡馬桶上面的沖水按鈕了,因為平時留下的生活廢水,已足夠日常沖馬桶所需。
每日出門前,順手將手帕揣入褲兜,順手將購物袋和水杯放入背包,早已成為例行公事。另外,每買回一本書,也習慣了順手包上書皮;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語,便會順手拿字典查個明白;而當看到喜歡的句子,也會順手記在筆記本上。
這許許多多的「順手」,並不是在炫耀自己有多麼勤快、用功,只因我的記性實在太差,若不順手為之,事後保準忘到爪哇國去。結果就是,早上穿衣服時,發現髒衣服攢了一大堆忘了洗,無奈,只好從其中篩選出一件相對乾淨的套上;襪子不成對,更是不稀奇。而書中那些富有內涵的句子,若不趕快順手記下,過後再讓我去翻找,真如同海底裡撈針。
是啊,偷懶只能一時,事情哪裡會愈攢愈少?到頭來,攢了一大堆麻煩事,吃苦頭的總歸是自己,不如順手為之。
其實,日常生活中,不僅僅需要順手,有些時候更需要「隨口」。
隨口給予他人一聲讚歎、一句祝福、一些安慰、一點鼓勵,都可以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關切。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隨口只是隨便說說而已,缺乏真心,實則不然;倘若內心缺乏真摯的情感,又怎麼能夠隨時隨地關注對方,並吐露出適切的話語呢!
小事不能等,等來等去更麻煩;好話更不能遲,往往遲上一步,就變成了廢話。
順手的習慣使我不再懶惰,生活環境也隨之井井有條;至於隨口,更是我與人相處的法寶,有此法寶的護持,人緣自然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