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二○二○總統大選日子愈來愈近,執政者在施政成績普遍不佳,卻大舉酬庸的情況下,為了討好選民爭取連任,一如預期接續推出一系列慷人民之慨的「惠民」措施,包括加薪、減稅、退稅、放寬補助資格、增加補助項目、提高補助金額等。
由於這些措施所需花費,不是直接由人民口袋掏出,加以多數老百姓忙於生計,也無暇追究這些錢花的合不合理,何況對於與自身相關的福利措施,受益者多不會排斥,但對選舉會產生若干影響。
在野黨在缺乏財力、物力資源的情況下,想打贏這場選戰,惟有堅定和民眾站在一起,並且讓民眾感覺到,選擇在野黨就是選擇安定、繁榮,與打恐嚇牌的執政黨做出區隔。除了喊口號振奮人心外,更應該主動延攬或虛心向各產業優秀人才請益,請他們提供具體意見,彙整成未來施政的主軸,逐步去落實,才不會選前選後兩個樣!
這些年台灣總統大選,幾乎都是因為現任總統施政讓民眾失望,選民想要換人換黨做看看的結果,才會選出吃米不知米價,與百姓生活嚴重脫節,卻又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總統,施政與民意產生重大落差,讓選民屢屢後悔選錯人。
有了慘痛教訓,但願這次的總統大選,能選出一位真正了解人民需求,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親民」總統。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