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在十四日召開,決議明年基本工資是否調整。近日七大工商團體陸續已與勞動部長許銘春會面,並以美中貿易戰、景氣差為由,呼籲基本工資凍漲。
站在基本工資應定期調整的立場,以維持勞工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支出和合理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的最低要求,筆者以為,美中貿易戰、景氣差都不該成為凍漲基本工資的理由。因為美中貿易戰雖為全球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但美中貿易戰也為台灣帶來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投資熱潮,都有助於推升國內勞動市場薪資。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我國受雇人員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在一九九○年代達到五成的高點,此後一路下滑,二○一六年已跌至百分之四十三,反觀以先進國家如美國、歐洲或日本為基準,即使近年來在新自由主義的衝擊下,其全國受雇者所得占GDP的比重有所下滑,但是一律仍能維持在五成以上。
在薪資之外,過去二十年來包括執行業務所得、企業主所得與利潤等,占GDP這塊大餅的相對比例逐漸增加,台灣勞工在整個經濟產出裡所分到的成果實在太少了!
據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台灣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每小時產出)平均每年成長百分之五點二,比美、日、韓等主要國家都高,反觀單位勞動成本(廠商雇用勞動報酬成本)台灣卻降百分之二點四,比其他國家都多。凸顯台灣企業一直以較低成本享受高效率的勞動力,卻吝於將企業盈餘分享給勞工。
不僅央行多年前即早有建言,調升基本工資有助於刺激民間消費,勞動部資料亦顯示,基本工資與平均薪資的正向關係相當強烈,調升基本工資有利平均工資的提升。
而台灣薪資成長低緩,使勞動報酬份額下降,所得分配不均,影響經濟永續成長,全面低薪的就業市場,只會逼大量國內人才外移,企業無法獲得良好人才,競爭力也無法提升。長遠來看,這對勞資雙方都不利,政府及社會要重視這個問題。
魏世晶(宜蘭市/資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