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現代行解並重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9.08.09 語音朗讀 30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向來注重教育,他曾說,佛教修行著重「行解並重」、「知行合一」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心保和尚講授《阿含經》。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同學參與人間佛教座談會,增進思辨能力。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念 佛 、 禪 坐 、 打 掃 , 都 是 佛 門 裡 的 行 門 修 持 。 男 眾 學 部 同 學 每 日 下 午 的 慧 命 香 , 學 習 觀 照 自 我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典 座 , 也 是 行 門 的 課 程 之 一 。 同 學 在 大 寮 學 習 典 座 , 供 養 大 眾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向來注重教育,他曾說,佛教修行著重「行解並重」、「知行合一」,叢林學院課程安排也是以「行解並重」為目標,啟發思惟進而在生活中印證所學。叢林學院的教學內容,結合傳統與現代,著重僧格養成、佛學涵養、思想辨析與生活威儀,以現代化、多樣化、實用化與國際化的學習方針,培養學生將佛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並配合當代發展思潮,設有各式講座、工作坊,擴大學生視野與見解,與時俱進,做到學修並重,開展般若智慧。 解門課程 碩士學分班 叢林學院與南華大學聯合開辦碩士學分班,除了深入經藏,從中深研義理之外,更是透過撰寫畢業論文,訓練思辨能力、邏輯思惟,並將教法實踐在生活中。 我的論文是以家師星公上人《貧僧有話要說》為方向,藉由分析研究家師星公上人的菩薩性格,我逐漸把「不捨眾生」的精神內化,將原本不耐煩的個性,轉變為待人處世上的耐心與細膩。透過碩士學分班學習與論文寫作,我學習到師父上人「教行合一」的行願力,並長養自己不捨眾生的菩提心。 (經論教理系三年級/知迦) 課程名稱:《阿含經》 授課教師: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 在「經典選要」課程中,我從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講授的《阿含經》,學習到觀「色、受、想、行、識」是無常。 心保和尚說,觀無常讓我們得解脫,但解脫是有條件的,要具備慈悲、精進。因此開始自省,當對一件事不耐煩、起煩惱時,是否是因為自己的慈悲心不夠?當生活中起煩惱,便開始觀無常,則一切都會過去。而精進就是要前進跨越,不再周而復始輪迴。從《阿含經》學到的觀點,是可以在生活上不斷印證。 (經論教理系二年級/洪玉珮) 課程名稱:佛典英譯導讀 授課教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副院長妙光法師 「佛典英譯導讀」的課程,老師先介紹語言的重要性、歷史上語言的發展,接著以《心經》為底本,將不同的三個英文翻譯版本做比對,從中發現到每天誦讀的《心經》,有其次第和結構。再以《阿含經》中文、梵文英譯、巴利文譯本,還有南傳的尼柯耶等各譯本比對中,深刻體會到正確理解的重要性。 我現在參與《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除了深入經藏,還要很謹慎,了解如何正確的解讀及翻譯。 (英文佛學系二年級/知睦) 課程名稱:《百法明門論》 授課教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妙南法師 我們所認識的外境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認為外境是真實的,衍生出各種情緒而痛苦不已。學習《百法明門論》的目的,就是幫助釐清心和外境的關係,還有這種關係對菩薩道修行的影響,最後破除我執,達到究竟的快樂。 《百法明門論》讓我們看清自己的情緒和妄念。每個情緒的產生都是因緣合和,因緣散了,情緒也就不在。修行不是所謂的拜佛、誦經,而是在生活中學習如何觀照心念,進而改變自我。人間佛教是菩薩的道場,菩薩道場在眾生中,以「百法」為工具,讓我在投入活動時所產生的碰撞中,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以心轉變外境。 (專一甲班/李迎盈) 課程名稱:哲學專題 授課教師:佛光大學 佛教學系主任郭朝順、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王惠雯、中山大 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越建東 哲學,是門腦力激盪的思考課程,發現問題,大膽臆測答案,小心求證,縝密思考,最後分析結果並判斷。 我認為,「哲學」是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必須追根究柢,不忽略任何細節,在行動前須先三思,預測結果,從經驗中反思檢討。一開始不懂得如何發現問題,此時老師會拋出假設性問題,促使我開始思考,也學習提問。這段學習經歷對於在文言文閱讀,以及經文的理解上都大有助益。 (專一甲班/知彤) 課程名稱:《菩提道次第廣論》 授課教師: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教授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佛教知識涉及極廣且高度重視實踐的一部修行指導,老師不時將他的修行體悟融入《廣論》的講解中,讓我感到十分受用,同時體會到學習佛法必須腳踏實地。 (男眾學部專二班/吳中天 ) 課程名稱:論文寫作 授課教師: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吉廣輿 回首三年的學習,影響最深的是「論文寫作」。吉廣輿老師一直不斷地告訴我們,他教的不是寫文字的論文,而是寫生命的論文,寫出40、50年不變的信念。我自認資質未達,基礎也不穩,論文的品質與深度有待加強,但似乎已找到那個不變的信念──家師星公上人那份為教為眾的信念。感謝佛學院安排的課程,除學習教理,也使得宗門思想更加完整深刻。在此有著無盡的感謝,願以無盡的奉獻回報。 (男眾學部專三班/慧廣) 行門課程 禪修、念佛 這學期學院安排《淨土三經》課程,在佛七期間,我會在念完佛後,透過靜坐,思惟老師說的《觀無量壽經》如何觀,從法會中體會、落實課程所學。從念佛、密行,到日常生活的洗衣,都是專注一心。佛七期間,我的密行是平常的數倍,當然一開始是無法完成的,但如果善加規畫時間,則都可以達成。 念佛、禪坐、打掃,都是方便法門,目標都是回到觀照心念,扣住所緣。禪坐一開始難以忍受的麻、痛,到最後都可以圓滿,這當中我用的方式是觀呼吸,雖然疼痛,但可以抽離和觀照。修道上常說「忍」,忍別人、忍痛苦、忍環境,但最重要的是忍自己,忍住了,就可以成為力量。 (專一甲班/知常) 水陸法會 我從水陸法會中體悟「集體創作」的重要性,雖然進佛學院之前已累積許多工作經驗,然而和這麼龐大的團隊共事卻是前所未有,需要和很多人溝通,狀況也很複雜。一開始很不適應,但也讓我學習很多,首先學會放下,放下過往的工作模式,和團隊互相配合;還有學到尊重,學習用心傾聽學長、組長交代的事情;此外更知道自己的不足,像是遇到信眾前來詢問,才發現自己對佛法的了解仍然疏淺,還要再加強並深入了解人間佛教的理念。(專一甲班/知維) 前一篇文章 簡訊 下一篇文章 最美共讀站 校園圖書館 走誠品風、國際風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大悲殿白衣觀音 尋聲救苦度眾當代僧伽教育 佛光山叢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