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蕁麻疹,會讓人感到奇癢無比。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七月中旬的韓國娛樂新聞,報導紅遍全球南韓男團BTS防彈少年團,成員「V」自曝患有「膽鹼型蕁麻疹」;皮膚科醫師指出,因為熱與壓力引起的膽鹼型蕁麻疹,常以小點狀「膨疹」,散布於全身流汗處或體溫較高部位。患者全身皮膚會出現紅、腫、癢症狀,隨手一抓就起「膨疹」。膨疹可大可小,有的外觀像是被蚊子叮咬的紅疹,也有大到超過十公分直徑,看似鼔起的立體「浮雕」。
三十三歲上班族艾小姐,曾有兩年時間為「慢性蕁麻疹」所擾。難以忍受的紅、腫、癢,常讓她在工作時不顧形象,狂抓癢處,不僅白天無法專心工作,晚上更是難以成眠。奇癢無比的蕁麻疹,總是讓她愈抓愈多、愈抓愈癢,當她因此取消約會或請假在家休息時,紅腫竟又自行退去,恢復正常,讓她莫名所以。原以為食物過敏,但長時間忌口仍持續發作,就醫檢查,確診為「慢性蕁麻疹」,耐心治療後,情況已獲改善。
人一生
2成機率得病
台大醫院皮膚部專任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根據統計,人一生約有兩成機率會得到蕁麻疹,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女性好發率約為男性二至三倍。其中有六成慢性蕁麻疹患者,找不出病因;七成以上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於心理壓力和失眠;尤其好發於三十至四十九歲青壯年族群。
「慢性蕁麻疹」通常不是食物過敏引起,如為食物過敏,多數病患只要經過幾天,就會發現是對何種食物起過敏反應,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即可不藥而癒。慢性蕁麻疹,大都跟個人體質有關,如情緒起伏與生活壓力過大,都可能誘發。患者往往病情反覆,拖至六周以上,臨床甚至有人病史「超過十年」。
人們常以為是「吃海鮮」,或「壓力大」,才讓蕁麻疹發作。事實上,蕁麻疹不一定由食物或壓力引起,只要食、衣、住、行任何一方面,可能引發體內「組織胺」釋放,就會引起類似過敏症狀。專家歸納誘因包括海鮮、塵蟎、乳膠、芒果、奇異果、陽光、樹脂、香精、有機溶劑、口服或局部藥物、壓力及其他不明因素。
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將蕁麻疹成因分為「外因性」、「內因性」兩大類型。外因性指的是因食用不新鮮或對本身體質過敏的食物,以及藥物、不慎接觸過敏原(接觸性過敏),甚至蚊蟲叮咬等。內因性則與患者本身情緒、壓力等心境變化,和以及所處環境的溫溼度劇烈變化有關。不論哪種類型,都可能造成人體免疫機制失調,導致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進而釋放大量組織胺,引發血管擴張、皮膚出疹等反應。
蕁麻疹上身
3招有效止癢
當蕁麻疹上身,趙昭明提供三招有效止癢方式,一是輕度「拍打患處」,可舒緩肌膚發炎狀況,有效降低搔癢感;拍打時力道應適度拿捏,才不會造成瘀青。
二是「局部冰敷」,冰敷時最好以乾淨毛巾、手帕包裹冰塊或冰袋,且每次冰敷時間,以十分鐘為限,每次間隔至少五分鐘。三是「多喝水」,充足水分能幫助加速人體代謝血液中組織胺及過敏原,減緩血管擴張、皮膚出疹、搔癢等不適反應。
他也提醒,無論急性或慢性蕁麻疹,都應積極就醫治療,若要減少蕁麻疹發作頻率,平時最好少碰不新鮮或辛辣刺激食物,洗澡或洗臉時,應避開使用含去角質功能、清潔力較強成分產品。而且要懂得適度紓壓、調整生活作息,勿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