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彩畫的顏料來自天然礦物質,日據時期由日本美術老師傳入台灣,對只接受過水墨畫的清朝子民,以為是日本傳統畫,而稱之為「東洋畫」。孰不知其實是唐朝時傳入日本的繪畫媒材,甚至光復初期的省展還為此筆戰好多年,直到林之助教授以繪畫媒材比照油畫、水彩、水墨而改稱「膠彩畫」,遂定名。
圖/王雙寬
文/王瑋名
膠彩畫的顏料來自天然礦物質,日據時期由日本美術老師傳入台灣,對只接受過水墨畫的清朝子民,以為是日本傳統畫,而稱之為「東洋畫」。孰不知其實是唐朝時傳入日本的繪畫媒材,甚至光復初期的省展還為此筆戰好多年,直到林之助教授以繪畫媒材比照油畫、水彩、水墨而改稱「膠彩畫」,遂定名。
父親27歲與母親來台中創業,中部因林之助教授關係是膠彩畫的大本營,父親因與許多大師交往而畫膠彩,此作品〈供佛〉,以一盆清蘭供養觀音,設色大膽卻不顯俗豔,筆調細膩卻不匠,十分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