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宇政台北報導】據元智大學環境科技研究中心調查全台自來水水質發現,常見的有害物質有餘氯、重金屬鉛或砷、水的硬度大、大腸桿菌及氨氮等,均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對此調查結果,環保署不以為然,表示水質監測合乎標準。
元智大學環境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林錕松博士表示,檢測發現,靠海地區砷含量特別高,可能是因當地地質特性或附近含砷工業廢水或廢棄物污染的影響,尤其在基隆市與宜蘭、花蓮、屏東、高雄、台南、嘉義、雲林等各縣的沿海鄉鎮,水中砷含量約在○點五至○點八mg/L,高出法規標準○點○一mg/L甚多。長期飲用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烏腳病與全身性的癌症病變。
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及宜蘭縣等,水的總硬度及總溶解固體物偏高,可能是地質屬於碳酸鹽土壤特性所致,長期飲用可能導致結石。
台東縣、花蓮縣及宜蘭縣少數地區總菌落數超過標準,自由餘氯較高區域大多在台南縣市、台北縣、高雄縣市及雲林縣,尤其雲林縣虎尾鎮及台南縣善化鎮,對人體潛在危機甚大。
林錕松建議環保署加強監督自來水水質監測,並呼籲民眾每半年定期清洗蓄水池、水塔,且飲用自來水最好經過煮沸後將蓋子打開,再以小火煮沸十分鐘;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砷必須裝上逆滲透機器才能消除。
對此,環保署表示,長期對自來水品質進行監測,今年最新資料顯示,僅雲林新興淨水廠的砷含量一度檢出零點零一二一mg/L,但已改善。環保署並質疑,調查發現部分地區水中的砷含量偏高,有可能採樣的不是自來水廠淨化過的自來水,而是地下水。
被指含砷量、餘氯值都過高的雲林縣沿海地區,自來水公司表示,飲用水質都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