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葉集》收錄張大春三十二首詩,全冊以鉛字排版、活版印刷,如實反映台灣活版印刷技術的現況。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數位化衝擊下,走過半世紀的日星鑄字行,成為全球唯一留存的正體中文活版印刷鑄字行,為讓更多民眾看到活版印刷之美,第二代負責人張介冠與作家張大春合作,雙張歷時三年,近日終於完成張大春首本詩集《活葉集》,難得的是全冊全手工,以鉛字排版、活版印刷,裝幀可拆可合,還可拉頁展讀,讓古詩內涵與傳統漢字美學工藝之美相互輝映。
計畫緣起於三年前,張介冠展開為受損嚴重的字體銅模全面修復計畫,需龐大資金,當時在募資計畫時認識作家張大春,兩人決定合作,張大春贈詩三十二首給日星鑄字行作為「字體銅模修復計畫」的回饋品,詩集在近日付梓,昨並在和平青鳥書店舉行《活葉集》展。
張大春表示,日星鑄字行在台灣碩果僅存,地位和貢獻對他來說是奇蹟,印刷工業有很多環節,光鑄字不足成就整個產業,鑄字是產業鏈中最不容易被看到的基層,但日星不僅存活下來,還一肩扛起串連鑄字、排版、印刷、裝幀產業鏈,盼活化台灣活版印刷,讓他心懷敬意,「這三十二首詩只是橋樑,關鍵是工藝和志氣」。
張介冠說,活版印刷漸因出版數位化而式微,但它卻是最難被取代的印刷術:「活版印刷的美感,可呈現相當豐厚的文化底蘊」,「尤其,這些字體是早期書法家和篆刻師傅的心血結晶,跟當代數位字型,有相當大差異,較具書寫美感之外,是會呼吸、具人性的文字」。
《活葉集》收錄張大春三十二首詩,由高鵬翔、劉宜芬設計,分為「興觀群怨」四輯可拉開展讀,完整呈現鑄字、檢字、排版、印刷、裝幀等活版印刷工序,正面鑲嵌張大春題字的「葉」字製作成的銅模,書背則為鑄造而成的鉛字,成品的耗時與艱難,如實反映台灣活版印刷技術的現況,限量一百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