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日前表示,美方將出售台灣一百零八輛M1A2T坦克與刺針飛彈相關裝備,總金額約二十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六百八十七億元),對於府方而言是一則喜訊,但以台美關係而言,則是一樁利於美方的軍火生意。
從務實面來說,這批坦克確實能有效提升台灣裝甲部隊的實力,放眼望去我國現階段的主力坦克,普遍服役年限過久,加上皆為七十年代的裝備,在防護力、機動力確實不如鄰國,陸軍在這次的軍購案,終能獲得全世界前十大的主力坦克,但國軍近年來普遍有部隊人數不足、後勤保養困難、洩密案件及其他有辱國軍的消息,加上台灣社會對於其國家認同仍瀰漫一股未知,國軍在加強「硬實力」的同時,「軟實力」仍是部隊必須正視的問題。
對國軍而言,採購M1A2T坦克早在九十年代末就曾向美方提出,後來隨著美方的態度轉變,認為陸軍必須優先採購武裝直升機,才能在戰時為地面部隊建立局部優勢,近數十年來陸軍也的確向美方採購上百架的直升機,「陸軍航特部」脫胎換骨,然而因預算、美方態度限制,主力坦克始終沒有著落,對於陸軍裝甲兵的戰力建構也的確延誤時程,這一次的軍購剛好彌補過去十多年來的不足與遺憾,但緊接而來的挑戰,國軍必須正面看待。
舉例而言,國軍坦克部隊的角色將放置在「灘岸殲敵」的階段,說穿了等於是遂行反登陸作戰,然而以台灣的城市、鄉鎮道路普遍狹窄,對於龐大車身的M1A2T坦克恐會形成裹足不前的窘境,由於美軍當初設計M1系列坦克時,主要是著眼在冷戰時期與前蘇聯在歐洲平原進行會戰,對於狹窄的城、巷道路反而未考慮進去,同樣身為高度城鎮化的台灣,未來M1A2T坦克恐有類似的困境,陸軍單位必須謹慎思考。
由於M1系列坦克車身相當重,也因此連帶會影響到油耗的表現,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來說,在戰場上行駛的M1坦克必須以慢速行駛,特別是在引擎低轉速時,效率完全及於傳統的內燃機,雖然M1坦克的油箱高達一千九百公升,但嚴酷的戰場仍會增加其燃料消耗,由於國防預算在各軍種已形成拉鋸戰,未來陸軍在操作時必須留意相關的成本計量,否則容易成為陸軍的「吞金怪獸」。
美方售給台灣M1坦克及相關裝備,最大的贏家仍為美國政府與軍火商,只要台灣仍有能力向美方採購裝備,美國仍會定時向國軍推薦軍火。
加上美中貿易戰暫時落幕,老美仍然在兩岸間賺取同名目的利益和好處,台灣與大陸皆為美國不同性質的提款機,具體來說,此次的軍購案,最大的贏家仍為美國霸權。
嘉山(喜義市╲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