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可塑性 看中高齡就業

王慶寧(屏東市╲醫療資訊分析師) |2019.07.10
1359觀看次
字級

政府目前在推動《中高齡及高齡就業法》草案,並增加銀髮就業據點專章,這是善用中高齡人力資源的良善作法。

根據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經歷不同的經驗後,會增加神經元的連結,並重組神經的路徑,這個稱為「神經可塑性」的革命性發現,推翻了以往認為人腦成年後,就很難改變的舊有看法,畢竟人腦不像機械一般只會耗損,而是個會生長的有機體,所以儘管年紀再大,都還是可以透過學習、運動、甚至是想像,而重新生長、發生改變。所以透過經驗的累積,人的創意更是能源源不絕地啟動與發揮!

哈佛大學醫生華倫特(Vaillant)的研究指出,不斷學習新技術的老人不僅學習能力一直在精進,在人際社交上更是比年輕人更進退合宜,畢竟多了豐富的人生歷練,使他們的態度更從容、更有智慧和不同人打交道。而老人學學者李曼(Lehman)的研究也發現,六、七十歲的人或許有些人行動會比較慢,但是跟二十歲的人一樣有生產力。

誠然,年紀增長並不代表其人一定會生病、失能或走下坡,所以肯德基在哈蘭桑德斯(Harland Sanders,肯德基爺爺)七十歲後,才成為風靡美國的連鎖炸雞店(更戲劇性的是,哈蘭桑德斯在六十五歲時破產,依靠社會福利金生活);富蘭克林七十八歲時發明了雙焦眼鏡;建築師萊特(Wright)九十歲時設計了古根漢博物館;米開朗基羅七十二歲時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歌劇作家威爾第則是在八十歲時譜寫了《法斯塔夫》,並在國際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米開朗基羅不只是雕塑家、建築師,同時也是著名的畫家和詩人,堪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斜槓人物。

創意與創業,年齡都不是阻礙,更何況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增長,六十五歲以下都算年輕,六十五歲以上都算壯年。所以,不管我們今年幾歲,永遠都還能實現新的夢想、追求新的目標。

王慶寧(屏東市╲醫療資訊分析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