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目前在推動《中高齡及高齡就業法》草案,並增加銀髮就業據點專章,這是善用中高齡人力資源的良善作法。
根據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經歷不同的經驗後,會增加神經元的連結,並重組神經的路徑,這個稱為「神經可塑性」的革命性發現,推翻了以往認為人腦成年後,就很難改變的舊有看法,畢竟人腦不像機械一般只會耗損,而是個會生長的有機體,所以儘管年紀再大,都還是可以透過學習、運動、甚至是想像,而重新生長、發生改變。所以透過經驗的累積,人的創意更是能源源不絕地啟動與發揮!
哈佛大學醫生華倫特(Vaillant)的研究指出,不斷學習新技術的老人不僅學習能力一直在精進,在人際社交上更是比年輕人更進退合宜,畢竟多了豐富的人生歷練,使他們的態度更從容、更有智慧和不同人打交道。而老人學學者李曼(Lehman)的研究也發現,六、七十歲的人或許有些人行動會比較慢,但是跟二十歲的人一樣有生產力。
誠然,年紀增長並不代表其人一定會生病、失能或走下坡,所以肯德基在哈蘭桑德斯(Harland Sanders,肯德基爺爺)七十歲後,才成為風靡美國的連鎖炸雞店(更戲劇性的是,哈蘭桑德斯在六十五歲時破產,依靠社會福利金生活);富蘭克林七十八歲時發明了雙焦眼鏡;建築師萊特(Wright)九十歲時設計了古根漢博物館;米開朗基羅七十二歲時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歌劇作家威爾第則是在八十歲時譜寫了《法斯塔夫》,並在國際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米開朗基羅不只是雕塑家、建築師,同時也是著名的畫家和詩人,堪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斜槓人物。
創意與創業,年齡都不是阻礙,更何況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增長,六十五歲以下都算年輕,六十五歲以上都算壯年。所以,不管我們今年幾歲,永遠都還能實現新的夢想、追求新的目標。
王慶寧(屏東市╲醫療資訊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