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如(台北市╲會計)
難得一見的事情,上周在美國發生了。十八位具名、個人資產都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加上共襄盛舉的一位匿名者,總計十九位聯名在上周發布公開信〈向我們課徵更多稅賦的時候到了〉(It's Time to Tax Us More)。
在列出六項贊成的理由、也預先回覆了反對者的意見之後,他們呼籲明年參選美國總統的人,無論是共和黨的川普,或者二十多位民主黨人,向他們在內的美國富豪額外課稅,也就是在他們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及財富稅之外,每年另加新的「財富稅」。
做什麼用?很多,但應對「氣候變遷、全國育兒福利、學校紓困貸款、公共建設現代化、低收入者的健保和減稅」,是他們優先的項目。
富豪們希望總統參選人不分黨派,都能積極響應,但既然在二十多位參選人當中,僅有法學教授、參議員華倫(E. Warren)這位自稱是「徹頭徹尾都是資本主義擁護者」的民主黨人提出具體方案,他們在公開信也予以提及。
華倫的政治歷程有些意思,直至將近五十歲她都是共和派,其後有了變化,特別是在二○○八年的金融風爆後,華倫疾問:「何以這麼多辛苦工作的人,生活得朝不保夕?又為什麼這麼多大企業得到更多的保護,即便它們的利潤暴增?」四年後她擊敗共和黨人,成為第一位麻州女性參議員。
台裔參選人楊安澤則說,要給每位成年人月領一千美元基本收入,財源則從消費稅及向使用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大企業課徵。
富豪們的公開信說,華倫「僅」將七萬五千位擁有超過五千萬美元的美國人分做兩類,再予課徵百分之二與三的額外稅捐,就能十年取得將近三兆美元(大約折合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四十多年的預算),顯示美國財富的集中度已到歷史新高,太過驚人。言下之意,假使再提高一些,連署人會樂觀其成。
在台灣,景觀並不相同,但也有類似的地方。這是說,我國富豪之一郭台銘在宣布參選總統初選提名之後,至今已經有三項重要的具體主張,輿論尚未充分凸顯。一是郭稱,「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二是他也主張課徵額外的「財富稅」,三則與錢有關,郭認為台灣少子化的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難以養兒育女,因此七月一日起,報端披露他主張,幼兒「零至六歲國家養」。
這個主張正確無誤,但歷來不斷說少子化是國安問題的人,回應卻很離譜。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若要執行則要加稅,「你要嗎?」總統初選參選人朱立倫說,這個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要不得。但歐盟將近三十個國家,若非全部,也是過半都是政府協助父母養育幼兒,跟社會主義何干?蘇則忘了,假使不胡亂減稅,僅需恢復一九九○年代的稅收水平,政府每年將比現在多有五千億元可使用,照顧幼兒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