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振忠(資深媒體人)
清朝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向來看不起同列四大之中的曾國藩,認為曾國藩愚魯,不夠聰明,不少評者亦有同感,即使曾國藩也承認自己不夠聰慧,直到進京翰林院才眼界大開,闖蕩出功名與事業。
曾國藩是清朝打敗太平天國的湘軍名將,同時集理學、文學、政治家於一身。但曾國藩與父親曾麟書屢試不中,為史所載,其實源自其父要求他死背硬啃的讀書方法,甚至鄉野奇譚傳聞他徹夜背詩仍無法熟記,連梁上君子都已不耐煩的默念背熟了!傳聞當然不足訓,可也顯示曾國藩的天資確不聰穎。
不過,曾國藩深知自己缺點,因此律己甚嚴,他給自己列下十二條課程,包括一書未完,不讀他書、早起、靜坐、節勞、節欲、節飲食等,並嚴格要求每天寫日記、練書法、做詩寫筆記,因為這些馬步基本功練得紮實,讓他在學問、練兵、待人處世上均高人一等,並留下大量信件與文書,給予後人研究曾國藩的「成功學」。
中國人喜歡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概就是曾國藩這種典型,所以政治人物偏好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郭靖、令狐沖,都是本質忠厚的大俠,而鮮少拿自己比喻機巧的楊過、韋小寶,一定程度的顯示政治人物的偏好,或說是符合外界希望政治人物的表現,「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夫子早言明在先。
立法院日前在民進黨主導下強行「修惡」公投法,明令公投禁止綁大選、且兩年才能舉行一次,被國民黨譏諷如此怎對得起「公投之父」蔡同榮,此言倒也未假,蔡同榮一生除了是名列國民黨政府早年的黑名單政治學者外,他最被台灣人民所記憶的,就是推動公投立法。
蔡同榮學養豐富,一口台語不急徐,不論滯留美國或返國選上立委,就是主張公投立法,一招到底。而且,蔡同榮主張的公投法是「設限版本」,也就是包括統獨、國旗國號乃至領土,皆可公投。一開始國民黨當然視之為洪水猛獸,以立法院多數百般阻撓;但隨著二○○○年政黨輪替後,朝野漸漸接受「蔡公投」的決心,終於在二○○三年通過公投法,隔年實施,陳水扁前總統在簽署法案後,還將筆送給蔡同榮當紀念。
公投法的立法過程相當漫長,雖然經過國民黨阻撓、提「防禦性公投」對案、民進黨放棄支持蔡同榮版本等曲折過程,一度讓蔡同榮氣得大罵;不過,經過「蔡公投」始終如一的堅持,確也教育了台灣人民對直接民主的理念,並取得實踐的對抗工具。
然而,因為二○一八年縣市長選舉合併公投的一敗塗地,甚或為明年總統大選鋪路,蔡政府竟然不思改進公投的投票技術,竟因一次選舉失敗,就將已從鳥籠釋放的公投法進一步關進鐵籠,此為釜底抽薪之計,卻也看出蔡政府的機巧,也對比出蔡同榮當年的磊落,一如曾文正公的一步一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