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城市建設應明訂效期

 |2019.07.05
1819觀看次
字級

新竹市政府最近啟動東門城圓環改善工程,將拆掉玻璃橋、填平下挖的廣場、擴大周邊人行步道;距離上次改造東門城景觀僅二十年。

東門城圓環內有迎曦門城樓,完工於清道光年間,是國定城廓型古蹟。上世紀末,前新竹市長蔡仁堅導入具現代感的設計,改造圓環地景,搬走蔣中正銅像、鐘塔,地表僅留城樓古蹟,旁置玻璃橋供通行;地平線下有階梯、通道與廣場。行人可穿越道路親近古蹟,也可欣賞街頭表演活動,加上夜間燈光效果,年輕人常到此聚會。

當年這項命名為「新竹之心」的工程,結合舊護城河公園化建設,與周邊街廓影像博物館的啟用,一改東門至鐵路新竹站間的街景,活絡了商業機能,並提供市民休閒空間,創造新竹市新風貌。比同一時段台北市政府改造的建成圓環,更具引領城市優質化的功能。

台北建成圓環始於日據時期,是多條道路交匯的路中廣場,後被飲食攤販經營成庶民夜市,號稱台北的味覺地標。台北市政府委請建築師,改造棚屋式夜市為外罩玻璃帷幕的現代化美食館;但傳統夜市食客裹足不前,生意蕭條下,幾經轉包,僅存活十四年即拆掉地上物,還原為公園地貌。

北、竹兩處焦點圓環的改造工程,都不足二十年即消失或再被改造,揭示一項嚴肅課題:如何界定城市建設的效期?為何公共工程的壽命如此短暫?

以新竹東門城圓環為例,二十年兩次改造的建築師為同一人,當年設計理念是去威權化,引導民眾親近古蹟,聚焦先民開發竹塹城的史事,提供人們休閒活動空間。如今二次改造,所謂讓古蹟與周遭步行空間更親近,與當年無異。現況下,東門圓環已是社團活動、捐血車、選舉遊行的首選地點,假日倘佯樹蔭下的民眾絡繹不絕;為何還要重複設計、施工呢?

去年底選舉前,新竹市政府改造護城河地景時,即有議論指出,圳路公園化完工才二十年,相關設施仍完好;新改造工程的理念、構形、功能,與原有水路一樣,截汙水、注清水的基本設計原封未動,為何要拆舊換新?

政府設備理應設定報廢年限,如公務車輛行駛二十萬公里後可以汰舊換新;受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影響,另案提前報廢。公共工程屬不動產,與車輛屬性雖不同;仍宜明定效期,強化監督,避免因首長更迭,或遇選舉,為求「飾政」績效而重複非必要的工程。

台北建成圓環改建美食館的失敗,是由於原始城建規畫即不當,與後期的建築設計、經營手法關連不大;所以決定在原址續命味覺地標方向的決策者首應當責。新竹市東門圓環改造為新竹之心,方向正確,且是運行成功的案例;卻僅二十年壽期即拆舊添新,何以杜浪擲公帑之議。

考察列國城建實例,貴在積累。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德勒斯登的大教堂廣場均經戰火摧毀,卻能確定方向,積數十年努力,修復成觀光熱點。即使一座小城的女伯爵城堡,改造為博物館後,也能逐年充實內容;而非換一任市長,即拆舊添新重複施工。

台灣現行代議政治,已向行政權獨大傾斜,同黨包庇成風,所謂看緊公帑荷包漸成畫餅。必須改革機制,明文規範,加強監督公共工程的必要性、運行功能與使用效期,庶幾人民繳的稅金能用在刀口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