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教育部修正「大學法施行細則」,將退學規定交給大學自主。二○一一年,台師大是第一個取消成績退學制度的大學。日前政治大學刪除二一退學制度,成為第五所取消學生因學業成績不及格就退學的大學。
大學生何以導致一半科目不及格的窘境?筆者在大學多年教學觀察,約可分為幾種現象。
第一類、這些學生已辦助學貸款繳學費,必須打工賺生活費,時間精力花在工作上,身心疲倦,無心學業,一再延畢,只能在維持生活溫飽中沉沉浮浮,痛苦又無奈。
學校或可設法貸款生活費紓困。有些學校構想以企業界或校友捐款基金,提供無息生活費貸款,助其畢業後再分期償還。有朝一日,學生步入社會自力更生,再將溫暖延伸給其他需要者。
第二類、有些學生學習速度緩慢,此中包括特殊教育管道入學學生,他們無法跟上一般速度的課程與學業要求,需要更多時間消化。學校或可考慮個別化教學,提供課後輔導或號召熱心小老師協助,嘗試分段少量、多元評量,以實作代替傳統紙本測驗。
第三類、是大學高錄取率的後遺症,也是教師最頭疼者。這類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沉迷3C產品,上課追劇,漫遊社群網路。
他們若還肯來教室,筆者讓手機秒變為引入學習的輔助工具。我在創意寫故事課程,常讓學生同時拿起手機,滑進預先篩選的網頁,再依內容現場即時問答,讓學生動手整理重點回傳到數位教學網站。將「我講你聽」的講授模式,轉為緊張刺激的現場互動,此法採用「網頁主題探究教學法」,教師必須預選適當的網頁內容、設計問題,可得到不錯的學習效果。
第四類、失去學習動能,不願意來教室露臉者。校方與教師若已盡到輔導責任仍無效,這是教育產業鏈的共業。無論有無二一退學制度,終究畢不了業,漫漫人生只能自己負責。
從教育原則與自主學習的觀點來看,學習的速度與時程安排,可交給能為自己負責的成熟學習者自行調控,不必硬性規定幾年畢業。基本前提是學習者能自我掌控學習狀態,而不是對未來茫然無措、遊蕩校園、消磨浪費青春生命者。
陳雪麗(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