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空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佛光山法寶講座,六月二十三日在佛光山法寶堂舉行,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閱讀的力量」。透過飽學之士的書目及讀書方法,見賢思齊,讓閱讀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
依空法師指出為什麼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改變想法、擴大心胸、打開眼界。法師並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一個人再忙,都要讀書;再窮,都要買書;家裡再小,也要藏書。」又說「書」可以分享,可以做為傳家之寶,「書」也是法供養。
依空法師舉宋朝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藉以說明閱讀可以增加新知識、新見解、新觀念,是活水的來源。法師並強調讀書才能與聖賢對話,「知識就是力量」──讓人免於無知,有能力解決困難,滋養文化生命的內涵,進而改變氣質。
讀什麼書
錢穆曾在「業餘讀書法」提到必讀五類書:修養類、欣賞類、博聞類、新知類、消遣類。梁啟超也說要讀三種書:知識性、專業性、智慧性。
荀子在勸學篇云:「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又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依空法師提醒大家,學習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讀書要有恆常心。
如何讀書
歐陽修讀書有「三上」之說,即枕上、廁上及馬上。董遇談「三餘讀書」:「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依空法師以自己生病的體驗,提出「病者命之餘」,病時可以誦經、閱藏、讀書、筆記。另外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還要會善用零碎時間。
曾國藩治學嚴謹,訂下讀書十二條規矩: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他的讀書方法是閱覽經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積極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最低程度的國學書目
余秋雨在「最低程度的國學書目」列出經、史、子、集,及唐、宋、元、明、清各朝有名的作家,又建議《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觀止》也都是必讀的書。
研究佛學的次第
依空法師再提出佛學書目,如:星雲大師著述的《十大弟子傳》、《釋迦牟尼佛傳》,《中國佛教高僧全集》(漫畫版及小說版),《中國佛教通史》,《法相》,《佛教叢書》,《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等。
佛光人必讀的人間佛教叢書,如:《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貧僧有話要說》、《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星雲大師全集》等。
依空法師表示,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可以從有興趣的書開始讀起,挑選好書來讀。更要善用好的讀書方法,培養讀書的興趣,為讀書而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希望大家選擇有益的書閱讀,必然能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