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應重視文化人貢獻

王錫璋(台北市/前國圖編審) |2019.06.12
1335觀看次
字級

六月九日,有兩位人物同天逝世,一是有台灣現代圖書館之父雅稱的前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王振鵠教授,在睡夢中離世,享壽九十五歲。另一位是藝人馬如龍先生,以神經內分泌腫瘤辭世,享壽八十歲。

兩位在各自業界都頗有名氣,但若比起次日逝世後的新聞報導,篇幅卻太懸殊。王振鵠教授的消息,只有一份報紙有短短三、四百字的新聞稿,其餘不是沒報導,就是只以電子報方式呈現而已。馬如龍先生的消息,則各報皆占據影藝版面一、兩版,有份報紙還以頭版刊出;接下來兩、三天,影藝版還陸續有後續有其和家人的相關報導。媒體對文化人還是不如對藝人重視。

若論起庶民認知而言,文化人不如娛樂性的藝人接地氣。一般報紙,除了《人間福報》和《國語日報》,文教版版面,永遠不如影藝版多。但說起對國家貢獻而言,王振鵠教授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協助教育部在各縣市創辦文化中心及鄉鎮各有一所圖書館的政策。七十年代,更完成中央圖書館遷建新館、推動圖書館作業自動化以及創設漢學中心的任務。

現在出版界每本書後面皆印有國際標準圖書號碼(ISBN)的制度,亦在其任內推行的。在教育上,他擔任圖書館學教授四十多年,培育無數英才,現今在圖書館工作的長字輩或主任級人物,幾乎多受教過於他,故圖書館界稱他為台灣現代圖書館之父。

王振鵠教授以高齡在睡夢中離世,無病無痛,亦是一種福報,但以其對國家文化事業長久的貢獻,媒體似應讓民眾多了解他一些才好,才能顯示重視文化和教育功能。

王錫璋(台北市/前國圖編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