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光禾稻影(II) 文/康明義、戴慶華 |2019.06.09 語音朗讀 20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季節年復一年,氣候節氣千年如同,但心卻時刻隨著人事物的遷流而變化,鏡頭中的景象也隨著而有不同的體悟。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文/康明義、戴慶華 多變的雲,易變的風,善變的天空,唯一未變的就是「改變」。走在相同的路上,一樣的田埂,一樣的山,周遭景色看似一樣,但其實一切都循序慢慢地轉變中。 從開始耕耘的水天一色,轉為插秧後的點點青秧。這是一份生命的「緣起」。 進入了「耕種」期,那一片翠綠變成了熟成的遍地金黃,農忙後的工作開始少了些急迫性,心情也逐漸放鬆,到後期要收割時,就是農夫最「歡喜」的時候。 《六祖壇經》裡:「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季節年復一年,氣候節氣千年如同,但心卻時刻隨著人事物的遷流而變化,鏡頭中的景象也隨著而有不同的體悟。 【作者簡介】 康明義 從故鄉台北到花蓮玉里的農夫,是「光合稻子」及「自然有虫米」的創始人之一。專長為水稻種植,後來在耕作中受大地的變化而感動,發現自己喜愛拍照,與大自然一起創作,成為稻田裡的心靈捕手。平時工作面對的是青山綠水,眼睛看到的是藍天白雲,耳朵聽到的是虫鳴鳥叫,鼻子聞到的是稻花香青草味。 對生命中最珍貴的體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有的事與農植物長成一樣,都要按部就班,才可能收穫,只要當中少了一個環節,便不可能實現」。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採茶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3菲宿霧強震 佛光人第2波賑災進偏鄉2025.10.1704佛光山大雄寶殿藻井彩繪 共畫人間淨土 2025.10.1705如水的歌聲2025.10.1906大樹下,我的詩人夢2025.10.1707佛光山、佛光會馳援 各類家電、毛毯送光復區2025.10.1808國防部軍備局第205廠 參訪佛光山2025.10.1809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10全球最幸福國家之首 芬蘭人6個幸福祕訣2025.10.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影像筆記】荷塘變奏曲【時光映象】荷韻【光影哲思】一日一龜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