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光禾稻影(II) 文/康明義、戴慶華 |2019.06.09 語音朗讀 19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季節年復一年,氣候節氣千年如同,但心卻時刻隨著人事物的遷流而變化,鏡頭中的景象也隨著而有不同的體悟。圖/康明義 〈遇見美好Taiwan ──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圖/康明義 文/康明義、戴慶華 多變的雲,易變的風,善變的天空,唯一未變的就是「改變」。走在相同的路上,一樣的田埂,一樣的山,周遭景色看似一樣,但其實一切都循序慢慢地轉變中。 從開始耕耘的水天一色,轉為插秧後的點點青秧。這是一份生命的「緣起」。 進入了「耕種」期,那一片翠綠變成了熟成的遍地金黃,農忙後的工作開始少了些急迫性,心情也逐漸放鬆,到後期要收割時,就是農夫最「歡喜」的時候。 《六祖壇經》裡:「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季節年復一年,氣候節氣千年如同,但心卻時刻隨著人事物的遷流而變化,鏡頭中的景象也隨著而有不同的體悟。 【作者簡介】 康明義 從故鄉台北到花蓮玉里的農夫,是「光合稻子」及「自然有虫米」的創始人之一。專長為水稻種植,後來在耕作中受大地的變化而感動,發現自己喜愛拍照,與大自然一起創作,成為稻田裡的心靈捕手。平時工作面對的是青山綠水,眼睛看到的是藍天白雲,耳朵聽到的是虫鳴鳥叫,鼻子聞到的是稻花香青草味。 對生命中最珍貴的體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有的事與農植物長成一樣,都要按部就班,才可能收穫,只要當中少了一個環節,便不可能實現」。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採茶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