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傳統展現布袋戲新風貌

黃福鎮(高雄市╲大學講師) |2019.06.03
1310觀看次
字級

文藻外語大學教授施忠賢師生戲偶團隊,日前在教育部舉辦語言教學行動工作坊中,以台、英、日等中外語言演出,增加學生學語言的趣味。師生同時將所有戲偶角色設定、劇本、展覽歷史等資料翻譯成英等多國語言,並將戲偶造形、偶衣製作、操偶技術、國外展演經驗等資料,做成英文介紹影片,放在網路供國際友人下載,讓台灣布袋戲在國際發光發熱。

無獨有偶,在台灣頗有名氣的新勝景傳統掌中劇團,近日走出傳統演出的戲碼,「改頭換面」帶著最新光雕3D科技投影到美國、加拿大等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光雕投影布袋戲是全新的嘗試,新勝景象徵著野台戲的新風貌,讓台灣傳統布袋戲闖蕩國際大受好評。

時至今日,傳統布袋戲雖已沒落,但相對的,提升製片水準與品質的電視布袋戲,藉由各種新興科技來吸引以往的觀眾,過去布袋戲在最興盛時,二○○五年整體產值曾提升到約十二億元,影音出租一百萬人次,有線電視台收視戶更達三百五十萬戶以上。各項衍伸的周邊商品或演出,在台灣及鄰近國家都成為一種熱潮。

台灣布袋戲偶做工精緻、戲偶身體活動機關精巧、布袋戲偶衣從早期的雙層,包邊偶衣,到如今複層、擬人化製法現代電視偶衣,創作風格變化無窮;而戲偶的臉是木頭雕刻沒有表情,要如何操偶動作,取鏡和從不同角度拍攝出戲偶的喜怒哀樂成為很特別的經驗,以及操偶師露臉演出,讓觀眾體會雙人操偶師「人偶合一」的默契等,在在令人叫絕。

但是無可否認的,從事布袋戲這一行幕後的故事,總是哀愁的,就如表演八家將、鼓陣等民俗技藝一樣,通常都是社會底層的人。

傳統的野台布袋戲「演給神明看」,觀眾愈來愈少,現在看到有識之士,透過學校的各種創意教學及結合最新動畫技術,不斷的發揚光大,展現布袋戲全新的風貌與格局,希望未來能讓布袋戲受到更多的關注。

黃福鎮(高雄市╲大學講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