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加擂茶 小學生研發可食吸管

 |2019.05.27
2566觀看次
字級
北市大附小三名學生在指導老師協助下,研發可食用吸管,希望減少塑膠垃圾,守護海龜等海洋生物。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子裡的影片近年在網路瘋傳,北市大附小學生徐紹恩、黃若琦、陳泓睿看到影片,十分心疼,他們研發可以吃的吸管,希望減少塑膠垃圾、守護海洋生態,團隊昨獲金車文教基金會表揚為「兒少公益行動」優選團隊。

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四年級的徐紹恩、黃若琦、陳泓睿,組成「四○一減塑小隊」,在指導老師劉雅鳳、林亞萱、武秀韻協助下,開發可食用吸管。

泡5小時不爛 而且很好吃

徐紹恩指出,「我們遇到的困難是如何讓可食用吸管保存很久,又很好吃」,團隊曾用蔬菜、捲心酥餅乾、翻糖等材料研發可食用吸管,但蔬菜和餅乾泡久易爛,翻糖太甜會影響味道,嘗試幾個月後找到方法,利用高筋麵粉結合擂茶做成的可食用吸管能放在飲料中五至六小時。

團隊表示,他們曾嘗試用各種粉做吸管,但玉米粉、木薯粉和太白粉都太黏,只有高筋麵粉可以做出完整吸管;鎖定高筋麵粉進一步嘗試後,又發現用煎的方法味道不佳,保存時間也短,於是團隊把底料改成擂茶粉,製作方法改成像做麵包般揉麵的方式,發現成品味道佳,保存時間也長,非常符合吸管條件。

完成吸管後,團隊到其他班級宣導並發放問卷,得到不少肯定,有人說:「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吃到你們做的吸管,因為吸管超超超好吃。」

黃若琦表示,從很多新聞中看到海洋汙染嚴重,尤其是海龜鼻孔插著塑膠吸管、海鳥肚子裡充滿塑膠物品的照片讓人怵目驚心,希望找出替代方式,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

陳泓睿表示,希望透過行動為地球貢獻一分力量,他也在反覆的實驗中學到,「成功是需要經過很多次的試驗和時間才有可能出現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