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一直獨自住在鄉下。不久前,她買了新房,特意留出一間朝陽的臥室,把老人家接到身邊一起居住,是她多年來的心願。沒想到,兩代人住到一起,時間一長才發現,根本不是想像中的共享天倫之樂。圖/取自網路
文/張軍霞
一位同事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一直獨自住在鄉下。不久前,她買了新房,特意留出一間朝陽的臥室,把老人家接到身邊一起居住,是她多年來的心願。沒想到,兩代人住到一起,時間一長才發現,根本不是想像中的共享天倫之樂。
同事在單位從事文字工作,晚上常熬夜寫稿,早晨起得晚,全家人的早餐也跟著從簡,一般都是水果、雞蛋、麵包加牛奶;可是母親的生活規律跟她正相反,晚上要看電視,早晨又醒得特別早,考慮到女兒一家還在睡夢中,她醒了也不敢出門,不敢聽最喜歡的廣播。還有,老人家習慣了一年四季早晨喝粥,不喜歡牛奶加麵包,同事為了遷就母親,一大早打著呵欠起來熬粥;母親不忍看女兒辛苦,只能假裝喜歡上牛奶和麵包。
互相遷就的結果,就是處處都要小心翼翼,誰都覺得彆扭。終於有一天,老人家很堅決地要求回老家住,她跟女兒說得很明白:「哪兒也沒有自己的家住得舒坦。想我了,你回家看看就好,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不要勉強捆綁在一起,大家都彆扭!」這真是一個開明的老太太!
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她的丈夫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盡管公婆有自己的房子,他偏要把老人家接來一起住,說是人老了,都喜歡享受大家庭的溫暖。但自從公婆來了以後,客廳裡的電視永遠鎖定在戲曲頻道,家裡的飯菜頓頓都要做得又軟又爛,連以前常來家裡小聚的朋友都自動迴避了。
盡管朋友如此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公婆,有一天,還是在無意中聽到公公跟婆婆念叨:「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還真是彆扭。以前每到夏天,我最喜歡在家裡光著膀子,現在有媳婦和孫女,可不能那樣嘍!」婆婆也說:「你彆扭,孩子們也不會舒坦到哪裡去,一天三頓飯,都要琢磨著我們的口味,多累!」
最後,他們還是收拾了自己的東西,笑瞇瞇地住回老房子去了。朋友說,公婆回去之後,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吃什麼就自己做,反而過得更舒坦;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也終於恢復了正常的節奏,兩邊都自在。
有人說,兩代人之間最好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大家不在一個屋簷下居住,各有各的空間,卻又住得不遠。你在家裡煮好湯,送到父母那裡時,不燙也不涼,溫度剛剛好。我有一個文友,早就看明白了這一點,買房子時,選了和父母同一個社區的同一幢樓,卻又特意選了不同的樓層。
時代不同了,不要再固執地以為,不讓父母或公婆空巢,兩代人廝守在一起才是孝敬。俗話說得好:「樹大分椏,人大分家。」婆婆媽媽,各住各家,只有彼此都活得舒坦、自在,一個大家庭才能保持和樂融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