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鎮全(軍事節目製作人)
五月對國軍來說,很忙,因為每年最重要的漢光演習,要在月底登場,為了完成年度最重要的任務,全軍官兵鐵定是總動員。
台灣很小,距離中國大陸很近,面對的區域情勢變化劇烈,但我們一直能安定的工作、生活,這和台灣擁有自主的國防,夠堅強的軍事實力很有關係,這一切當然需要不斷的訓練與累積。
漢光演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展開實兵操演前,軍方都要先進行電腦兵棋推演,以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設定,演練各單位、軍中、兵力之間的調度與協調,到實兵驗證的時候,就會依照模擬狀況完成演訓。
接觸國軍、拍攝軍事將近二十年,我們一直喜歡拍真正的演習,一直希望教官可以在鏡頭前,完全表現出平時上課的模樣,這騙不了人,因為真的為了達成目標,為了讓演習可以順暢,所有人投入、付出,跟依照劇本演譯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極端。
我就以海軍五吋砲的射擊演練來說,五吋砲的彈艙其實很狹窄,搬彈上彈的過程其實有些辛苦,不是實彈演練拍了很多,大概就是會看到兵用很認真的臉,用非常標準的動作,還有很不自然的生硬,讓一切在鏡頭前呈現。
再以陸軍的戰車演練,官兵們在上彈練習時,要大聲複誦口令,砲彈要如何高舉過頭送進戰車,在戰車狹小的空間內,也要以標準動作送彈上彈,這和海軍五吋砲訓練一樣,練習的程序要非常嚴謹、非常繁雜,大家就是追求把一切依照規定演到位。
這是讓官兵在面對實彈作業時,可以順暢地記住動作要領,但當實彈演練真的展開後,這一切其實會很明顯不一樣。
以某次的漢光演習來說,當海軍的軍艦通過航道時,五吋砲要對準目標區開火,上彈過程只要有點卡,都會影響射擊的精準度,而那年的漢光就碰上了卡彈,火砲打沒兩發就突然卡住了,眼看目標區快要過了,終於在離開目標區之前,全部順利發射。
當我們在演習結束後,拿回艙間安裝的微型攝影機才發現,為了讓實彈演習達標,官兵們是用比練習更精實十倍以上的態度、是用比練習更洪亮的聲音在走位,卡彈時、所有人把緊急處理程序做紮實,才化解一場可能被檢討的尷尬。
我們也曾經在聯勇操演上,看過無數次的戰車火砲射擊,但練習看多了,總覺得簡單,但也是在實彈演習過後,拿回微型攝影機才發現,當官兵們為了在時間內完成實彈射擊,在車上真的是分秒必爭,而且是連一秒鐘都不浪費,每個人都把神經繃到了極點,這些都是練習看不到的。
演習,如果只是照劇本走完,官兵要達標很容易,但演練的過程,如果遇上狀況,還能懂得排除,知道如何應變,這才應該是演練最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