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終究要處理的退休問題

楊朝祥 |2019.05.23
148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對於自由業、無雇主勞工、自己當老闆的或宗教工作者,也許沒有「退休」的問題,但對一般職場工作者,無論勞心、勞力,都有「退休」的困擾。明明知道總有一天要面對它、處理它,但是心態上卻是心懷畏懼,不能坦然面對。

「退休」雖是一個整合的名詞,但卻包含兩個動作,一個是「退」,從自己原有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當然面對的就是以往職位所賦予的權力、尊榮、薪資的消失;而另一個動作就是「休」,職場活動的休止、心智活動的停頓,人生生涯發展的休止,無論「退」或「休」都令人擔憂、受怕。

「退休」讓人擔心害怕主要是「失」的問題,失去熟悉的工作環境、失去以往擁有的權力、尊榮、薪資,失去過去的工作夥伴、奮鬥的目標,而更嚴重的,失去了繼續奉獻的機會、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失」讓人感到「一無所有」,但時間一到,還是要無奈地面對。

因「退休」而失去薪資是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台灣的社會退休制度已經十分健全,軍公教、勞工各有各的退休與年金制度。政府這段時間所實施的軍公教年金改革讓許多人有「晚景淒涼」之嘆,大家不免會想到政府如此說變就變,對未來是否會再變而感到擔憂,讓許多原本計畫退休的人裹足不前,但台灣終究已是個民主法治的社會,未來還是有制度可以遵循,退休人員如果及早做理財準備、財務管理,溫飽仍然可以無虞。

至於權力、尊榮消逝所產生的失落感則必須從心理建設做起,制度的設計以及法規的規範,擔任某個職位,就擁有一定職權,但要了解的是,這個職權並不是要提升個人的尊榮感,而是要應用這個職權去執行應盡的職務,沒有了職務,當然職權跟著消失。

然而因關心工作夥伴、全力以赴、貢獻自己所贏得大家的尊敬與敬愛,就不會因失去職位而跟著消失,所以,絕對不要患「大頭病」,在職時如何努力、如何做,在離開職位之後,就會獲得應有的評價與尊敬。

由於生活條件改善、健康意識抬頭以及醫療發達,國人的平均年齡已高達80歲,而90甚至於百歲的人瑞也比比皆是,大部分人從職場退休後到人生的末端,尚有20、30年的時間。雖然退休之後不須再日以繼夜地工作,難道就真的全然地「退」了、「休」了嗎?日前才以102高齡辭世的建築界泰斗貝聿銘先生,出生在1917年,但到2008年還設計完成了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顯然年齡雖長,但仍然有機會「退而不休」。

年齡增長,經驗更豐富、見地更老到,只要心理建設齊全,繼續奉獻社會絕非問題。「擠壓剩餘價值」、「創造再被利用的價值」應是最恰當的心態。如果願意在原有的工作領域繼續奉獻,過去的經驗還有許多可以被借鏡、採用之處,把剩餘價值擠壓出來,繼續奉獻。如果要到新的領域繼續奉獻,也可觸類旁通譯抑或重新學習,創造可再被利用的價值。從工作崗位「退」下,但絕對不要全然「休」止,未來人生道路尚長,繼續奉獻,因退休而「失」的價值感可「失而復得」,豈可輕言「退」、「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