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寺廟極多,文人墨客四處遊歷之際,總會遇上,被詩人寫入詩裡的寺廟,因此多不勝數。
因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首推蘇州寒山寺。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千百年來讓人傳頌不斷:「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到過蘇州的遊人,一定不會放過參觀寒山寺;到了寒山寺,一定要看看那口鐘。千年來它數次遭到火患,數度重修,如今仍然屹立不倒。張繼可說是寒山寺的旅遊推廣先驅。
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說是那樓塔有百尺高,他伸手便可摘星。在那高樓上,他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詩中流露出李白浪漫、奔放而天真的感情。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詩人常建的作品:「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據說,這首詩寫的是建於佛教極盛時代南朝的興福寺,地理位置在常熟虞山北麓山腳。
其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兩句,是歐陽修的心頭所愛,他曾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
這兩句很有意境,說的是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被花木圍繞、移步換景的禪房。短短十字,已讓人充滿想像。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是晚唐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其中所寫的「四百八十寺」,有許多學者都證明並非誇張的數字。寺廟,是江南風光的主要組成成分,據說梁武帝時,建康(現今的南京)的佛寺數就超過五百座。
詩人們到環境清幽的寺廟裡遊覽、借居、靜思,自然生出不少感想和感慨。為寺廟寫下千古傳頌的詩篇,讓喜歡古詩詞的讀者群同沐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