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有些民眾在季節轉換時,常出現皮膚過敏或發癢情形,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搔搔抓抓地令人困擾。中醫師表示,造成皮膚搔癢的原因仍未有定論,除造成因素多種外,可能與身體的溼邪相關,而身體的「脾」,則是排除溼氣的重要關鍵。
開業中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祕書長彭溫雅表示,搔癢症是一種主觀症狀,好發於背部、下肢或上肢,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在頻率上可能偶發、也可能會持續性。每個人對身體搔癢的感覺差異很大,其耐受力及生、心理狀況,對癢的反應表達方式均不相同。引起搔癢症的原因,至今仍尚未有定論,從中醫角度而論,搔癢症與身體的溼邪相關。
彭溫雅說,最近正值夏季梅雨季節,空氣潮溼又悶熱,是身體排溼的關鍵時期,人體若無法順利排汗,一流汗就全身溼黏、無法揮發,停留在體表的汗若持續囤積,即易造成皮膚搔癢的現象。
彭溫雅說,人體器官中的「脾」是排除溼氣的重要關鍵,夏至時節的飲食應以健脾胃、祛溼氣為重點。建議可多吃健脾除溼的蔬菜、水果與藻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