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健保局昨天公布,九月一日起將調降五千七百項藥品的給付,預計一年可再減少六十億元的藥費支出;總計自去年查價以來,總計可節省一百五十億元藥費支出。其中,國產藥降幅達一成五,進口明星藥降幅則不到百分之五,民眾感受的降價效果恐怕有限。
健保局去年在查價後,去年底公布第五次藥價基準,但隨即暴發疑似藥商與醫院勾結虛報藥價一事,健保局後與台南地檢署合作,請藥廠醫院更正申報,視為第五次查價的延伸,又找到六十億元的節省空間。總計去年的查價及這次更正申報,健保局估計平均調幅為百分之十六點六。
這次藥價調整幅度最大的前二十名藥品,降幅都在六成左右,大都是國產藥,但都是專利過期藥物,本來就很賤價,例如降幅第一的某國產鼻塞糖漿,單位價從零點五七元降到零點二二元,好幾種皮膚軟膏從零點七六元降到零點三,本土藥廠更加微利。
但在健保藥費前二十大排行榜的藥品,數十萬高血壓病患使用的明星藥「脈優」的藥費名列第一,單位價從十九元降到十八點三元,降幅僅百分之一點一。另兩種專利過期的心臟內科用藥「普心寧」、助眠劑「史蒂諾斯」,降幅各達二成及一成四九。
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指出,藥品降價不是直接回到民眾荷包,而民眾看病拿藥費用大都由健保負擔,所節省的藥品開銷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