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地 人類生活新出路

 |2019.05.11
2084觀看次
字級
斐迪南二世逃難用的波旁隧道。 圖/法新社
國際隧道會議會場外展示的鑽孔機。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專家指出,人類轉入地下生活,能化解地面生活幾個最大威脅,包括氣候變遷、人口過剩及食物短缺。

有二十年地下空間施工經驗的土木工程師阿德米拉在「國際隧道會議」場邊表示:「我們來到歷史轉折點,需要開始尋找更多空間。」

阿德米拉是國際工程專業組織「國際隧道協會」地下空間委員會共同主席。國際隧道協會每年舉辦「國際隧道會議」,以加強各國隧道工程技術交流,是國際隧道工程界最重要年度大會。今年國際隧道會議本月三日至九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市舉行。

阿德米拉說,賦予地下空間新的用途,能讓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七個目標更快達成,包括清理充斥汙染的大城市和終結飢餓等。

農作耕地 年年迅速消失

阿德米拉說:「我們需要增加耕地以養活更多人口,但似乎沒意識到,因為土壤退化、都市化和密集農作,耕地每年以驚人速度消失。」

阿德米拉一邊參觀波旁隧道一邊說:「地下空間可用以種植農作物。」波旁隧道位於那不勒斯地下深處,是波旁王朝國王斐迪南二世在一八四八年騷亂後準備的備用逃生路線。

新型農場「魚菜共生農場」結合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能緩解食物供應鏈的壓力,如果這類農場設在地下,還能大幅降低運輸費用。

阿德米拉指出,食用菜苗如茴香、蘿蔔、生菜及香菜已經可以在地下種植,此外,還可以種植黃豆或羽扇豆,製成高蛋白產品以替代肉類,減輕我們對破壞環境甚鉅的肉品業的依賴。

阿德米拉還說:「我們也可以想想地下停車場的例子。車輛危害城市環境,現在我們發展出電動車以及自駕車,未來我們還需要地面道路空間嗎?你可以改變這些空間的用途,讓城市更適合居住。」

都市規畫師安東尼雅.柯納羅是「國際隧道協會」地下空間委員會另一名共同主席。她說,從波士頓到奧斯陸、里約熱內盧、西雅圖與雪梨,多線道公路逐步地下化,騰出的空間則轉作公園。

面對自然災害 更有彈性

柯納羅說:「人口成長快速、榨取資源並已傷害自然環境的城市,正尋找新方法拓展空間。這些城市曾有意打造水上浮動城市,但建造困難且對海洋生態傷害太大,我們何不往地下發展?」

新加坡與香港等大都市已立法允許大學、圖書館、購物中心、電影院及運動設施地下化。在新騰出綠地上種樹,有助於遏止氣候變遷和防止土壤退化。向地下發展也能保護人口不受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影響。柯納羅說:「城市朝地下發展,就能在面對洪水等自然災害時更有彈性。」

柯納羅說:「光纖能將陽光帶到地下,而且現在人類也能模擬陽光。」缺乏陽光的波旁隧道廢棄數十年,但蕨類仍能在其中生長。阿德米拉說,植物缺乏陽光時能長得多好,是目前研究人造光進行光合作用最佳頻率的重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