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
這陣子因為新課綱即將上路的關係,從國教院到各級學校,乃至於出版商都忙得昏天暗地,大家都拚命在探究所謂素養導向的教學,更對它將產生的影響拭目以待。
但捫心自問,這幾年來,教育現場被塞進各種動靜態活動,有的是配合政府政策宣導與成果報表,有的是搭配國際教育的節慶活動,更多的則是因應學校本位課程所衍生出的課程,這些林林總總的東西,都剝奪了既有的教學時數,造成教學時間根本不敷使用的窘境,如果探訪第一線的教師,相信十有八九會抱怨教學時數根本就不足。
新課綱上路後,能否達到培養出學生素養的目的,首要關鍵便是能否把教學時間還給教師,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孩子去探索、發覺。倘若新課綱上路後,仍如現在的狀況一樣,教學時間都被各類動靜態活動給瓜分掉了,那麼,這次的教育大變革,注定是要以失敗收場的。
唯有不再以「加法」的思惟辦教育,適時挪除一些非必要性的活動,所謂的「素養」才有機會萌生、發芽並茁壯,而這就有賴教育高層發揮智慧,把教學時間還給教育現場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