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毛豆賺綠金 他登富比世

 |2019.05.09
2695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毛豆一年外銷金額逾新台幣20億元,不斐的外匯被喻為「綠金」,毛豆農侯兆百與專家研發改良,種出品質優良、肥碩飽滿的毛豆莢,豆仁大顆且甜度佳。圖/中央社
三百公頃毛豆田,孕育出每年五千噸毛豆產量,飽滿的毛豆讓日本人吃上癮,還銷往美國,毛豆農侯兆百為自己賺到財富,也為國家賺進了外匯,他的聲名還登上《富比世》雜誌。圖/中央社

【本報高雄訊】三百公頃毛豆田,孕育出每年五千噸毛豆產量,飽滿的毛豆讓日本人吃上癮,還銷往美國,毛豆農侯兆百為自己賺到財富,也為國家賺進了外匯,他的聲名還登上《富比世》雜誌。

毛豆通常是配菜角色,很多家庭用毛豆、胡蘿蔔丁和甜玉米粒炒飯;從營養學來看,毛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異黃酮,對防治骨質疏鬆有很大作用。

營養又好吃

外銷美、日

毛豆不是主食,卻大受日本、美國人喜愛,台灣的毛豆一年外銷金額逾二十億元,不菲的外匯被喻為「綠金」;侯兆百一年貢獻約五千噸產量,如果再計入家族成員產量,占全台約三分之一。

四十二歲的侯兆百投入毛豆種植產業二十三年,至今每天巡視毛豆田,忙於田間勞務;放眼整片油綠的毛豆田,映照著高雄旗尾山,這裡就是侯兆百孕育好豆的地方。

侯兆百說,在勞力密集時代,毛豆採收期每天要有超過一千個人力下田,但生產自動化後,一台大型採收機運轉一天可抵三千個人力。三百公頃的毛豆田,侯兆百採機械自動智慧化種植,讓品質、產能管控更穩定並有效率,他曾獲表揚為「十大神農」,二○一四年還曾登上《富比世》雜誌,是首位登上《富比世》的台灣農夫。

侯兆百將過去人力採收的田間勞務,改由兩台全能採收機取代,大幅精減人力,也提升毛豆品質,穩定了外銷訂單。現階段他努力朝「智慧農業」方向發展,希望更優化產品。

侯兆百年輕時,在父親意外身故後,十九歲就被迫面對並撐起家業。他接手毛豆事業,從育種、播種、灌溉做起,也學施肥、噴藥及採收。他了解勞力採收的辛苦,所以決定尋求效益更高的機械化耕作方式。

19歲接家業

扎根南台灣

侯兆百真正投入毛豆事業發展是退伍後。他看到外銷的大市場,於是致力擴大產能,用契作方式拓展栽種面積,也向台糖承租土地,雇工栽種。

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優化品質,侯兆百的毛豆事業版圖快速擴充,三千公頃的毛豆田分布在雲林、嘉義、高雄旗山,透過機械化管控,有穩定產量,侯兆百的毛豆成了「綠金」,他為自己賺到了財富,也替政府攢進外匯,重要的是他在地化扎根,讓毛豆種植優勢續存台灣。

他不諱言,曾多次登陸尋找更好的的利潤機會,大陸開出提供十萬畝、百萬畝土地和農機具補貼的條件,但他有感於產業在地化的責任,最終決定留在台灣,用契作及租地的方式,擴大毛豆事業版圖。

拾起一顆肥碩飽滿的毛豆莢,侯兆百直誇毛豆仁大顆、甜度佳,是大受日本人喜愛的原因。每年五千噸的毛豆產量中有三分之一做外銷,其中日本占六成,美國占四成,其餘的毛豆,他自創品牌「台灣九號」,透過通路要讓台灣人也能吃到好毛豆。

早期以出口新鮮毛豆為主,隨著產能擴大,要保有毛豆的鮮甜,侯兆百結合冷鏈加工方式,快速鎖住剛採收毛豆的滋味,不隨運送時間而走味。在旗山農場大片毛豆田間,侯兆百還開發烏金黑豆、金黃大豆和豆奶等加工產品。

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侯兆百正走向智慧農業,透過大數據管控,穩定種植環境的溫溼度、農肥料精準使用,希望顆顆毛豆飽滿、美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