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空軍時報》報導,美國空軍C-130H運輸機例行檢測時,發現引擎的螺旋槳出現裂痕,恐危及飛安,美國空軍同型機隊中有多達六十架被停飛徹底檢測。該外電報導指出,發現裂痕的螺旋槳是一九七一年以前製造,美軍正為同型機更換成製造時間較晚的新螺旋槳。
前年一架美軍陸戰隊KC-130T墜毀,美軍失事調查發現,這起飛安事故與螺旋槳裂痕有關。此事引發國會關切,要求美軍為C-130機隊盡速籌補新款螺旋槳。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空軍目前也有二十架C-130H服役,我軍同型機隊零附件後勤補保,大多循美國軍售體系作業流程辦理,我國空軍同型機是否與被停飛的美軍同型機隊一樣,使用一九七一年前製造的螺旋槳?值得空軍追查。
C-130H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隊主力,但我國空軍同型機隊中,首批服役至今已三十三年,最晚一批服役也有二十二年,但我軍機隊出廠迄今,並未因應任務環境與航空科技變遷,實施機載航電等次系統性能更新升級方案。
加上台澎金馬幅員小,空運任務多屬航程短,但起降次數頻繁,且台、澎、金、馬均屬海島型氣候,炎熱潮濕多酸雨,大氣鹽分含量高,易提前出現機體結構疲勞腐蝕現象,機載航電系統尤其是助航與通訊設備老舊,更缺乏內建電戰自衛反制預警設備,凡此皆已構成飛安隱憂。
若由漢翔實施中壽性能升級的F-16A/B機隊,都將比照民航機加裝自動地貌警示設備,運輸機隊為何不能比照辦理?為運輸機隊空勤機組員,提供更周全的飛安保障?
飛行員是靠天吃飯行業,軍機飛行員相較於民航機駕駛,更屬高風險,是高成本與徵補培訓不易補充的高附加價值軍方人力資產,政府身為雇主,實宜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硬體設備。
空軍不僅宜盡速將C-130H機隊停飛,全面檢測發動機螺旋槳確保飛安外,更宜考慮比照美軍作法,建案編列預算為C-130H機隊更換為E-2K預警機使用的新型螺旋槳,不僅有助於改進飛安與延長機體壽命,若與E-2K採用相同螺旋槳,更有助於共通性,簡化後勤補保作業,一舉數得。
曾玄暉(台北市/前預備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