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面面觀】讓孩子成為 最獨特的自己

文/郭銀京 |2019.04.29
2278觀看次
字級

文/郭銀京

猶太父母並不期待培養出一個全能的「優等生」。相反地,他們認為「優等生」就像是沒有明顯專長的「平凡孩子」,沒啥特別之處。猶太父母養育孩子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讓孩子找出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不遺餘力地支持孩子去做喜歡做的事,同時試圖凝聚孩子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那麼,為什麼我們很難找出自己喜歡的事情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了解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呢?「想要變得幸福,就必須有被討厭的勇氣。」

猶太心理學家阿德勒如是說。只為獲得父母、老師、親朋好友等他人認可的孩子,若想要找到自己所喜愛的事情,就必須具備「被討厭的勇氣」。若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即使不被別人認可,也需要有勇氣去忍受。

許多韓國父母經常試圖透過孩子去完成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孩子若為了父母的期望而非自己的興趣去學習,不太可能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猶太人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只是一個暫時待在父母身邊、需要父母來照顧的個體。父母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來養育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好好發揮,這才是重點所在。他們相信,如果你去做別人期待你做的事,雖然可能成為那樣的人
,但是如果你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成功。

我的姪子是個國中生,在韓國經常要補習補到凌晨一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功課。大部分韓國學生的行程,都是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只睡四、五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在念書。

喜歡旅行的猶太家庭,即使孩子是考生,每逢周末也會安排家庭旅行。相較於韓國學生投資在學習的時間,猶太孩子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明顯較少。但是真正為世界開創令人讚歎、全新格局的人,並不是長時間待在書桌前的我們,而是猶太人。

猶太父母致力於讓孩子尋找覺得有幸福感的事情,因為想要做的動機很強烈,才會整天待在某處,例如倉庫裡,玩出一些科學發明或是新理論。但是,如果動機不足,只是坐在書桌前,就會失去效率,浪費時間。

當然,猶太父母對孩子也有期許。猶太人認為閱讀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但是他們不會強迫孩子閱讀。就像「書本塗著甜甜的蜂蜜」這句話一樣,猶太人教導孩子讀書是甜蜜的事,並且試著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一旦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樂
趣,就會自動自發找書來讀。

任何人如果發現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就會自主學習。為了找到這個理想和興趣,則必須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因為我們並不是過著別人的人生。我們的孩子要具備可以忍受別人批評的勇氣,才可能獲得實現幸福的真正自由,而孩子憑藉勇氣所獲得的興趣,將成為其人生
明確的生活目標。一個擁有明確目標的孩子,才能擁有奇蹟般的熱情,投入於學習及工作之中。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猶太媽媽不買玩具:猶太媽媽教孩子獨立思考、問問題,有自己的主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