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去年與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楊穎堅,在東南及西南外海布放海嘯浮標。圖/海象測報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去年底首度在台灣外海布放兩個海嘯浮標,量測來自太平洋、南海及菲律賓隱沒帶的地震海嘯波,及時對可能受到海嘯侵襲的地區告警。以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為例,台灣將爭取到二十分鐘黃金逃命時間。
兩個海嘯浮標各自布放在台灣東南外海三百四十公里處及西南方外海二百二十公里處,可偵測西南邊斷層及東南邊馬里亞納海溝引發的海嘯。當初選址費盡一番心思,海象測報中心分析,浮標不能放在斷層上,否則水底感應器一碰到地震就故障,還要避開通訊海纜密集處及船隻航線固定航道。
「海嘯浮標就像派駐在外海的衛哨,為台灣提防海嘯。」地震測報中心表示,以前東部外海地震須靠陸地測站收集資訊,現在只要浮標偵測到異常浪高就會立刻回傳資料。地震預警時間以「秒」計算,海嘯則是爭取「分鐘」等級起跳的黃金逃難時間。
受氣象局委託放置浮標的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楊穎堅說,以二○○九年薩摩亞芮氏規模八點三強震引發的海嘯為例,台灣將有七分鐘預警時間,日本311地震有二十分鐘預警時間。
兩個浮標加一個中控系統造價八千萬元,但今年一月四日西南外海的浮標失去聯繫,研判遭到船舶撞擊,氣象局、海巡署及海軍多次協尋無果。楊穎堅表示,去年底布放海嘯浮標時,氣象局也曾到全台重要漁港宣導避開浮標,台灣漁民配合又友善,但外國漁民就無法宣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