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攝一切法的第六項是「攝一切教」。攝一切教的內容,含攝世間教與出世間教,這裡以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來說明。
《毘婆沙論》說:「一切法,都是由心來施設名字,假使無心,就不會有一切名字稱號了。」當知世出世間的名字,都從心而生起。世間教中有善教與惡教。若心念生起時,隨順無明煩惱,則有不好的惡教生起,如九十六種外道邪見。若心念生起時,是與善念相應,就會有五行、六甲、陰陽、八卦、五經、子史等百家學說生起。
為什麼出世間教也是由心生起呢?堅意的《寶性論》說:「有一大經卷,如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記載三千大千世界的事;如中如小的四天下、三界等,也都有記載於一微塵中。一微塵如此,一切塵也是如此。一佛出世,以清淨天眼,見此大經卷,心中起念:為什麼此大經卷在微塵內,而不饒益一切眾生呢?即以方便,破出此經,利益眾生。」
如來的無礙智慧經卷,都具足在眾生身中,而眾生因無明顛倒,看不見、也不相信。所以佛陀教導眾生,修八正道,破除一切虛妄無明,見自己本具的智慧,是與如來相等的。
又從「空」來譬喻,《發菩提心論》云:「譬如有人,見佛法已滅,以如來的十二部經,置於虛空之中,沒有一個眾生知道此事。經過許久之後,有一人遊於虛空,見到此經就想:為什麼眾生不知、也不見此經呢?就寫取經典,以示導眾生。」那為什麼要寫經呢?要讓眾生修八正道,破除虛妄無明等煩惱。
現在,以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來說明攝一切教之意義。
修的內容有多種,若觀心因緣,即是觀生滅無常、修持八正道,即是寫藏教的十二部經。假使觀心因緣,是觀空的八正道,即是寫通教之經。若觀心念有無量種的分別、計較,是凡夫二乘人所不能測知,只有法眼的菩薩能見之,修無量的八正道,即是寫別教的經義。若觀心即是佛性,圓修八正道,即是寫圓教的中道之經。說明一切法,皆出自於心中;心即是大乘,心即是佛性;能自見己智慧與如來相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