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閱讀日,各個地方舉辦許多的慶祝活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邀請五十位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小朋友夜宿圖書館,由教師帶領閱讀,並設計許多精采活動,透過遊戲與聽故事感受閱讀樂趣,這種有意義的經驗,一定會讓孩子們畢生難忘。
「閱讀起步走」閱讀活動,一九九二年由英國一位女校長在伯明罕進行實驗,獲得認同後,陸續推行到全英國。由專家指導幼兒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幼兒從出生起就能開始接觸書本,藉此養成未來持續閱讀的習慣。經過實驗證明,從小就接觸書本的幼兒,長大就學後各項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當時全英國有百分之九十二幼兒參與了此活動。之後日本、南韓、泰國也響應加入。
台灣在二○○三年由台中縣率先加入「閱讀起步走」的活動,定為「二○○三中縣閱讀年」。是一項推廣幼兒提早養成閱讀習慣的活動。二○○六年後滿地開花,各縣市陸續推展,成果豐碩。
專家告訴我們,閱讀可以從零歲開始,慢慢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父母帶領共讀,讓幼兒接觸書本,看圖說話,認識字卡圖畫,圖文並茂,藉著這些有趣的圖本,訓練表達能力、思考能力,進入小學後,認識的字和辭彙增多,閱讀吸收力和速度增強,像海綿給什麼吸收什麼,是最適合大量閱讀的時期。「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費光陰,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來讀書。」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感觸。
父母提供孩子良好的閱讀環境,訂報紙、書刊吸引孩子翻閱,讀報是獲得知識最快速的方法,每天內容豐富多元,都是最新、最熱門的話題,是最有吸引力的閱讀資源。買玩具或其他東西,不如買書給孩子,是最好的獎賞。
要重建台灣的閱讀力,社區要設立閱讀站和讀報室,並整合全國各縣市鄉鎮圖書館,提供取還圖書服務,讓閱讀成為一種風氣,提高素養。
吳芳枝(台中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