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江透過紋飾訴說對故鄉之情和環保意涵。圖/中央社
【本報花蓮訊】台東卑南族巴布麓部落的陳錦江,多年來用粗短雙手編織繩結,注入創意靈感,透過紋飾訴說故鄉之情和環保意涵,他的個展「繩話」即日起在花蓮縣吉安鄉Wata藝廊展出,展期至五月十二日止。
陳錦江退伍後在海底工作二十多年,曾赴東南亞擔任工程潛水員。四年前,在馬來西亞工作時,右腿被消波塊砸傷,休養的兩年中,開始接觸編織。
陳錦江說,「腳不能動,手總能做些什麼吧!」小時候他在部落裡跟著大人編織魚網,也算是繩結的應用;後來他在海底工作,粗重的繩結變成保命工具,現在繩結成了他手中纏繞變化的藝術。
原民圖騰的配戴飾品、捆繩編織成的躺椅、盆栽吊飾,甚至與漂流木結合製作家具或大型裝置作品,陳錦江把繩結編織,完美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卑南族八個社、老鷹展翅飛翔、美麗稻穗、東部大山大海與菱形紋飾都在陳錦江作品中出現,將原民文化與大自然融合於創作中。陳錦江說,更深層意涵是希望傳達原民智慧、不要汙染或濫自擷取海洋資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