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飲料 小心喝了更疲累

陳玲芳 |2019.04.11
6810觀看次
字級
市售提神飲料成分包羅萬象。 圖/法新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學生睡不飽、考試壓力大;上班族慢性疲勞、經常熬夜趕工。不少民眾在精神不濟時,會靠提神飲料、咖啡或B群,為自己「加油打氣」。專家指出,提神飲料其實沒有那麼「神」,吃B群或喝各種所謂的「能量飲」,雖可短暫加速代謝,卻是「預支」體力,當功效退去後,只會讓人感覺更疲勞。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去年二月,英國一名五十六歲男子尼克.米切爾(Nick Mitchell),為了下班後兼差,在短短六小時內喝下二十五罐提神飲料,結果腦出血送醫,差點喪命。原來他是一名機械師,業餘經營KTV業務,並在酒吧兼差,長期倚賴提神飲料提振精神。他說,提神飲料能讓自己一直工作,不料卻喝上癮,「只要一天沒喝,就會精神不濟,甚至脾氣暴躁」。

「你累了嗎?」「喝了再上!」這類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大人小孩都能朗朗上口。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潘懷宗博士表示,能量提神飲料的成分包羅萬象,有咖啡因、糖、維生素B群、維生素C、礦物質以及草本萃取物如牛磺酸(taurine)、育亨賓(yohimbine)、瓜拿納豆(guarana)及人參等。

潘懷宗說,當人處於緊張壓力的情況下(加班或準備考試),能量會加速消耗而導致疲倦,而維生素B群可以提高代謝,快速將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等營養素轉換成能量,讓人不會因為缺乏能量而感到疲勞。

雖然維生素B群是水溶性的維生素,很容易經由水分流失,但過量攝取也可能會造成頭痛、暈眩、噁心、失眠,甚至出現神經病變。

「提神飲料,其實沒有那麼神!」食品科學專家林俊杰博士指出,一般提神飲料成分包括:咖啡因、維他命B群、牛磺酸、離胺酸、肌醇、菸鹼醯胺;其中主要成分咖啡因,對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會讓人忽略身體「疲勞」的生理訊息,若長期飲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建安形容,經常以咖啡、保肝茶等提神飲料「消除」疲勞者,就如同使用「現金卡」,是在向未來「預借」能量,等於只是先借了「清醒」的時間,短期之內總要歸還。

調整作息、飲食

改善精神不濟

姚建安說,提神飲料大多含有水溶性的維他命B群,因此很快就會流失,所以說咖啡或各式提神飲料,都只能「短效」提神,讓精神維持在高張力狀態,但長期來看,工作效率反而會遞減。他強調「要改善精神不濟,還是應從調整作息與日常飲食下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指出,維他命B群為提供能量的輔酶,具新陳代謝等功能。當B群缺乏時,易引起口角炎、下肢水腫、神經傳導異常等,因此額外補充B群,確實可增加能量,提振精神,不過補充過後仍遲未改善時,恐有腎衰竭、糖尿病、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身體四大危機,必須就醫檢查。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維他命B群常見於日常飲食中,例如糙米、全麥麵包等全穀類食物。

她也建議疲勞患者應多吃含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即是鎂的最佳來源;核果、豆類、莢豆類、巧克力、可可也含有豐富的鎂),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每周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運動,也有助於改善疲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