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卻變 腎結石?破解飲食禁忌與迷思 文/謝登富醫師 |2019.04.06 語音朗讀 27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爆發時,最大的受害者是嬰幼兒。圖/資料照片 預防結石,體重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環。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謝登富醫師 腎結石讓人疼痛難耐,但結石是如何生成的?一般人以為是補鈣補過了頭,再加上吃了太多含草酸的深綠色蔬菜,但真的是這樣嗎?民眾又該在平時飲食和作息上注意些什麼,才能有效預防腎結石呢? 「結石是如何生成的?」「為何我會有結石?」「為什麼台灣結石的比例如此之高?」許多病人都會有以上這些疑惑。 「補鈣過了頭,反而造成腎臟結石?」坊間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也已經造成了人心惶惶,這卻並非事實。 鈣無辜,別自己嚇自己! 為什麼一般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呢?其實是因為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結石都是草酸鈣結石。 草酸鈣結石,主要是草酸跟鈣的結合,因此一般人多半認為食用過多草酸(深綠色蔬菜),以及鈣質(鈣片、牛奶等)食物,因而才會造成結石。 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撇除草酸食物與含鈣質食物都不吃,就會發現到,幾乎很多東西都不能吃了。因此,我要再次強調:「蔬菜和鈣質很無辜,請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 這裡提出一份資料,關於上泌尿道結石的盛行率,李瀛輝教授曾有研究調查指出,台灣的結石盛行率高達百分之九.六,等於十個人裡面大概一個人就有結石,其中男性為百分之十四.五,女性是百分之四.三。 若以此數據來看,結石與飲食的關係應該不大,否則夫妻吃一樣的東西,男性與女性的結石率,照理說不該有這麼大的落差? 由此可知,結石並非單單同時吃進某些食物而造成的結果,以結石形成的成因而論,飲食習慣占非常低的比例。正確來講,結石與基因、體質的關聯性,反而較高。 毒奶粉喝出結石風暴? 「天啊,我的孩子還不到兩歲,怎麼會有腎結石?」一位母親驚恐地說。 二○○八年,中國爆發毒奶粉事件,震驚全世界,包括台灣也深受其害。 一開始,中國投機商人將含三聚氰胺的奶粉拿來製作動物飼料,外銷到歐美地區。由於服用三聚氰胺後,腎臟會產生結石,許多動物因為飲食來源只有飼料,在食用過後,自然容易產生大量結石。因為結石過大,造成腎臟功能受損,最後導致暴斃死亡。 後來,不肖商人更進一步將三聚氰胺摻入嬰幼兒奶粉當中,於是,許多未成年的嬰孩竟喝出「結石風暴」,甚至產生急性腎衰竭,讓大眾紛紛「聞奶色變」,人心惶惶。 當時內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滲入台灣時,不論大人、小孩都有食用,但以兩歲以下嬰幼兒為主要受害者,大約有八成民眾健康因此受到危害,其中以兩至三歲占為百分之十七,三歲以上只有百分之○.八,年齡愈大的孩子,影響愈低。 觀察以上數據可發現,高達六千多名嬰幼兒出現腎結石,主因在於小孩的腎臟功能尚未發育完成,其次嬰兒食物來源大多為奶粉(單一性),且少喝水,而年紀愈大的孩子,飲食內容愈多樣,三聚氰胺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來到成人的情況,由於飲食種類多元,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幾乎沒有對這些人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可見,除非是極為偏食,攝取單一且大量的鈣質(或草酸食物),才有可能形成結石。 至於三聚氰胺到底對人體是否造成傷害,醫學上儘管尚無法確定,因為沒有人會去吃化工原料,也不會想進行人體實驗,但它就是不應該出現在食物之中,若以嚴謹的科學角度來談,三聚氰胺對人體的影響,則是另一個討論的範疇了。 防結石,平時要多喝水 從三聚氰胺的事件爆發開來,可知「服用量」才是關鍵,單一且大量的攝取某種食物,才有可能造成結石的形成,結石成因仍以體質與基因為主。 因此,只要平日多喝水,就可以有效降低結石的形成機率! 至於如何判別喝水量足夠與否,一般認為每人每天攝取兩千毫升的水便足夠,但其實不夠客觀,有些人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大量流汗,兩千毫升的攝取量根本不夠,有些人在冷氣房工作,兩千毫升又可能太多。 最簡單且較好的方式,可從小便顏色來進一步檢視,淡黃色接近透明,就表示水量攝取足夠了。 如果因為害怕結石形成,而在生活中避免攝取鈣片或含鈣食物,如牛奶、豆腐、小魚乾等,或是遠離草酸類食物,如深色蔬菜等,其實對預防結石的效果並不大,反而有可能因體內缺乏鈣質與深色蔬菜(纖維質),而不利身體健康,可說是得不償失了。 「謝醫師,是否有避免結石產生的建議?」病人老會這麼問。 「多喝水沒事,平日均衡飲食就是王道!」我通常一貫地答。 日常中,維持均衡飲食、減少動物蛋白和動物性脂肪、減少鹽分的過多攝取才是避免結石產生的方式,其中鹽分是讓結石結晶的主要成分,不可不慎! 再者,體重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環,體重愈重,愈容易長結石;最後則是多運動,不限於何種形式,因為研究發現長期臥床的病人,結石發生率高出一般人許多。 雖然我們無法百分百避免結石的產生,但即使生成了結石,只要多活動、多喝水,維持良好作息與均衡營養攝取,在結石尚且微小的時候,仍舊可由人體自行排出體外,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所以,也就毋需多慮了! (摘自《說不出口的「泌」密》,博思智庫出版) 前一篇文章 【用藥小百科】長者的攝護腺照護 下一篇文章 【遠絡療法】啟動身體 自癒力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聊聊心裡事 AI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用敬畏之心 擺脫存在性焦慮 作者其他文章轉念!與疾病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