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思潮》 世事如棋局局新

◎岑逸飛 |2007.07.16
622觀看次
字級

琴棋書畫這四大藝術,源遠流長。其中之「棋」,是圍棋。四藝中論應用性,以圍棋為最,不僅抒發意境、陶冶情操,而且還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

圍棋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棋子對弈,據說源自西元前六世紀。堯帝因兒子丹朱頑劣,發明圍棋教子,陶冶其性情。圍棋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左傳》,戰國時弈秋是史籍第一位棋手。

近代圍棋泰斗吳清源認為圍棋本不是勝負之爭的遊戲,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他推測堯帝年代沒有文字,使用棋盤藉黑白二子研究天象,圍棋盤象徵宇宙,縱十九乘橫十九,共三百六十一個棋點是天體,中心一點天元是太極,代表宇宙中心。棋盤四隅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是晝和夜。筆者研究易學,從《河圖》和《洛書》的黑白圓點布局看,也似與圍棋有些淵源。

圍棋只有黑白棋子,規則簡單,但極為玄妙而變幻無窮,古人有「千古無同局」的說法。歷代帝王將相、富賈鄉紳、文人雅士隱士、市井布衣、和尚道人,乃至閨閣紅樓的婦女,都對此道樂此不疲,於亭台樓榭品茗,或古書石旁搖扇以至在深閨紅帳,紛紛在棋枰手談。

「枰」是圍棋盤別稱。「手談」則是圍棋別稱,亦指下圍棋,意指這是不用言語的對話式,以手代口,無聲勝有聲。圍棋其他別稱尚有「坐隱」、「黑白」、「方圓」(「方」指棋盤或棋局,「圓」指棋盒或棋子)。此外,圍棋又叫「弈」或「碁」,因為「棋」字不僅指圍棋,也可指象棋,而「碁」是專指圍棋。

有關圍棋別稱,最著名莫如「爛柯」,故事說晉代王質曾往石室山(位於浙江衢州)砍柴,看到幾個仙童下棋唱歌,他放下斧頭,一邊觀棋一邊聽歌。後來仙童給他一塊像棗核的仙果,含在嘴裡不覺飢渴。到回家時,其同輩人已作古,斧柄(斧柯)也爛掉。之後,「爛柯」成了圍棋別稱,石室山則被稱為「爛柯山」。「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即出自此一傳說。

中國歷代,圍棋高手如林,《三國演義》的諸葛亮便是高手之一,隱居隆中時,賦有〈圍棋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另一個圍棋高手是唐太宗李世民,作有不少圍棋詩賦。著名的太原起義,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藉博弈掩護而成功。在杜光庭撰的《虯髯客傳》,也記載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酒樓觀弈,藉機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結果道士一見李世民「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便慘然曰:「此局全輸矣!」虯髯客因而退出爭天下的行列。

圍棋到明朝大盛,名家輩出,明朝開國謀臣劉伯溫善下圍棋,另一開國元勳徐達也棋藝高超,曾與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莫愁湖對弈。徐達雖棋高一著,平日卻不敢輕易贏棋,怕得罪皇上。那次朱元璋要求徐達使出真本事,否則便犯欺君罪。結局時徐達贏了,但他請朱元璋細看全局,朱元璋始發覺棋局上的棋子布成「萬歲」 二字,為之龍顏大悅,將莫愁湖贈予徐達。

後人將此下棋之樓取名「勝棋樓」,此樓坐北朝南,是一座古樸的兩層建築,青磚小瓦,門楣懸掛「勝棋樓」橫匾,筆法蒼健,為清代狀元梅啟書寫。樓內陳列朱元璋與徐達對弈棋桌、畫像和複製的龍袍、衣冠等。

樓外兩側檻柱的楹聯是:「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枰。」另一楹聯是:「煙雨湖光六朝夢;英雄兒女一枰棋。」還有一聯是:「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秋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

有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但另一方面,「棋如世事招招險」,圍棋沒有和棋,必有輸贏,而「一子錯,全盤皆落索」,即使神仙下棋,也不可掉以輕心。明末崇禎年間,曾有人畫了一幅畫,畫上一棵松樹,樹下一塊大石,大石上擺著棋盤,棋盤上幾顆疏落棋子。後來有人拿著畫請當時的高僧蒼雪大師題字,大師提筆便寫:

「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神仙更有神仙著,畢竟輸贏下不完。」

人生如棋,你爭我奪;就算是神仙,也有執著,要比個高低,世代相傳,輸贏永無定論。懂得觀棋的,看弈者布陣,胸中自有妙計;棋盤上戰火烽煙,倒不如觀棋而不懂棋藝,看弈者下棋如看繡花,著著如引線牽針,但見棋盤上阡陌縱橫,誰勝誰負都不必理會了。

(讀者文摘七月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